与汉语补语对应的日语句子成分
本文选题:述补结构 切入点:连用修饰语 出处:《现代外语》1996年01期
【摘要】:正 在汉语中,诸如“好得很”的“很”、“人到齐了”的“齐”等称之为补语。补语是汉语的句子成分之一,它接于动词或形容词后,以补充该动词或形容词所表达的意思之不足,是句子中的一种补充成分。朱德熙在《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一书中将此称之为述补结构,尤其是动词后的补语,与宾语不同,朱德熙认为其“作用在于说明动作的结果或状态”。而赵元任在其《汉语口语语法》(吕淑湘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一书中则将动词加补语的结构称之为动补结构。
[Abstract]:In Chinese, such as "very good" and "everyone has arrived", "Qi" is called complement. Complement is one of the sentence components of Chinese, it is followed by verbs or adjectives. To complement the meaning expressed by the verb or adjective, it is a supplementary element in the sentence. Zhu Dexi, in the Grammar Lecture (Commercial Press, 1982 Edition), calls this a declarative complement, especially a complement after a verb. Different from the object, Zhu Dexi thinks that its "function is to explain the result or the state of the action". In his book "spoken Chinese Grammar" (translated by Lu Shu-xiang, Commercial Press, 1979), the structure of verb and complement is called verb-complement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语系
【分类号】:H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丽华;;缩句的技巧[J];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2009年01期
2 白佳辰;;法语专四语法难点辨析[J];学周刊;2011年03期
3 周建良;;从功能语法看英语句法结构的模糊性[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周晓幸;;法语被动态、自反动词及其他[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2 朱纪明;;俄语静词类型的不定人称句浅析[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2年
3 杨俊波;;浅谈培养学生的语感[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周晓幸;;略论法语形容词与名词的位置问题[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5 刘俊;;从认知的角度来识解英语动词+小品词构造[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晏尚元;;指示词THAT的语法化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武威市第十五中学 王春兰;做好中学英语教学衔接 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率[N];武威日报;2007年
2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高中部 魏艳;引领教学走出题海战术[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黎意;汉藏语述补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乔翔;汉英形修名结构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陈秀娟;致使义的汉语兼语句和英语复合宾语句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阮氏明庄;汉越附加语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艳;汉英补语对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徐银;汉语兼语句与英语复合宾语句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雷丽峗;THAT补语分句的语义句法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4 林琳;对科技英语中动词被动式后不定式补语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5 刘艳丽;汉语补语的英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阮氏良河;越、汉语形容词修饰名词的对比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孙广平;英语动词不定式用作补语的语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江良重敏;汉语三种补语的日语对应形式及其翻译[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朴贞姬;韩汉能性结构及相关问题对比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10 严威娜;汉语“得”字句的句式特点及其在英语中的对应表达[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68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668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