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手段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日本外语翻译课教学印象
[Abstract]:......
【作者单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分类号】:H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致冯雪峰同志追悼会唁电[J];鲁迅研究月刊;1980年06期
2 王逸沧;介绍一套科技英语教科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0年01期
3 黎山;外国朋友学习汉语的最新教材《基础汉语课本》将于今年出版[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2期
4 钟式嵘;功能、意念、语言形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3期
5 李培元,赵淑华,刘山,邵佩珍,来思平;编写《基础汉语课本》的若干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4期
6 郭谷兮;世界语的由来、特点和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1期
7 赵世开;论外语教学中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0年05期
8 郑艾伦;语言综合技能——介绍一个大一“补导英语”课程设计的新尝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0年06期
9 M.哈里迪 ,陆锦林;外语授课法和注重口语[J];国外外语教学;1980年02期
10 C.艾伦·塔克 ,陈渊;英语起点教材的评价标准[J];国外外语教学;198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雯静;;阅读与翻译[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童剑平;丁兴华;;个性特征与外语教学的对策[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黄永红;;文化对比在翻译教学中的意义[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郭殿福;;语法例句译文也要追求达和雅[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陈燕君;;简析非智力因素对盲人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6 张林;周国韬;;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综述[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7 高峰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展的内在轨迹——尝试性的透视和探索[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8 倪友基;;建构主义与计算机辅助学习(CAL)[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9 张建伟;孙燕青;;中学生的知识观与学习观初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10 覃祖军;;从数学教学实例谈建构主义[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景/文;把我国教育信息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远距离教育研究室主任 陈丽;时代呼唤高质量的多媒体教育软件[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记者 焦新;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游泽清;从“精品”的误区中走出来[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曲直;阳志清与他的“教育效率学”[N];中国企业报;2000年
6 网页;什么是考试[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7 ;民办高校的课程设计与发展[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8 刘希光;企业教育也要技术创新[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9 钱力;网络教育 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10 刘红忠;把握金融学研究的热点[N];国际金融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超;IP外名词性结构及其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初始重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2 邢强;样例解题步骤编码对原理学习和迁移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简林莎;汽车新结构多媒体课件开发方法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4 常俊玲;回返审美之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魏永红;外语任务型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郭晓明;课程知识与个体精神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恩伦;论学习权[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邵光华;数学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彭兵;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设计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Feng Jing;[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郝美玲;交际策略在交际能力中的作用[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全秀贞;关于韩国学习者掌握汉字情况的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4 刘苏乔;汉法比较方式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5 冯长甫;大学英语学习者用词错误分析及其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6 何冰艳;交际策略与第二语言习得[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7 曾新;论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唐灵芝;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高海洋;第二语言习得情感因素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10 郑桂玲;情感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151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151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