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阶段日语学习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Japanese is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in China, and the number of Japanese learners is expanding. However, both college students and Japanese lovers will encounter some similar problems in their Japanese learning at the initial stage. Because of their limited level of Japanese, they can not go deep.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36,H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萦;浅谈英语名词的汉译——音译、义译和象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李羲一;祝《汉语学习》创刊——代发刊词[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3 靳平;教学汉语必须创造语言环境[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4 ;辽宁省召开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研会议[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5 春范;谈动词前面的否定副词“不”和“没(有)”[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6 崔奉春;错在哪儿?为什么?(一)[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7 元元;拼音问答[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8 时习之;要注意汉字的正确读音——朝鲜族同志读错汉字音的几个类型[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9 谢荣;汉语方音辨正[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10 云锋;朝汉语词的词义及用法对照[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晁继周;;把词典编纂与词汇研究结合起来[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2 徐时仪;;语源义研究与词典释义溯源[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3 卢润祥;;评《词和词典》一书的词典学部分[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4 苏宝荣;;汉语语素组合关系与辞书释义[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5 沈孟璎;;新词语词典信息存量的设置[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6 《语海》编辑组;;《语海》:中国民间语汇规范化的工具书[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7 韦玉平;;创造语言教学中的愉悦变“苦学”为“乐学”[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8 杨荫;;实施开放式外语教学的四要素[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李文戈;徐红;;汉俄语多层定语词序的对比[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谷丽萍;;日语中表示状态的几个词的比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方红;学生意外身亡 保险给付44万[N];中国保险报;2000年
2 刘海梅;域名含义谁来解[N];光明日报;2000年
3 凌培风;“抗日战争”在家里进行[N];华东旅游报;2000年
4 成吾;“留学日本考试”明年试实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5 大江健三郎/文 涂晓华/译;日本文学能成为世界文学吗[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魏惠娟;日产汽车期望在华“复活”[N];中国经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赵彦华;让世界了解中国 让中国了解世界[N];中华新闻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沈莹;一辈子只作中国人[N];中国妇女报;2001年
9 姜鸣(日本冈山);面试[N];中国妇女报;2001年
10 风月;新世纪学第二外语的首选教材 《从零开始学日语》[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斌;实用化汉语语音识别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2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3 赵长才;汉语述补结构的历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祖生利;元代白话碑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陈瑶;官话方言方位词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6 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7 姜美玉;汉语口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齐璇;汉语语义知识的表示及其在汉英机译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9 郑超;IP外名词性结构及其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初始重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10 王蕴峰;中国学生对英语被动结构的习得[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波;一种基于统计的汉语多义词排歧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吴思宁;具有真实感的特定人脸模型合成方法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3 欧阳丽蓉;隐喻——语义迁移的动力[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史成业;英汉诗律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5 林峰;英汉恭维语跨文化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磊;时间副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义善;汉语补语的韩译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8 刘荔芳;[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9 高建忠;汉语动宾搭配的自动识别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10 周荣;汉语骂詈语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159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159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