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Japanese talent training, such as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curriculum design and the social complex talent demand, the lack of students' 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so on.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compound Japanese talents, we should first renew and broaden the specialty setup, strengthe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secondly,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integrate culture into the teaching.
【作者单位】: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基金】: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度青年教师自选课题“商务日语函电的文体特征研究”(201119Y)
【分类号】:H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钱红日;顾永清;;双语教学面临新挑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2 李筱平;范苓;;关于企业所需日语专业人才能力的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张正军;;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兼论宁波大学之做法[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张海燕;;对大学英语实践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07期
5 孙丽;;英语“实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刍议[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卜宪华;尤淑惠;;吉林省企业日语人才现状的研究及培养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2 周军;隋吉原;;我国高校日语专业毕业生在日资企业就业现状的调查[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3 朱淮泽;张云华;;入世、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宁波大学人才培养如何更好服务宁波地方经济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08期
4 赖晶玲;;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5 金锦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1期
6 徐敏;刘淑;孙阳;;浅析东日本大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某大学日语专业就业状况为例[J];科技信息;2012年18期
7 杜玲莉;;西部普通院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构想——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8 王明芳;吴燕萍;许良英;;高职应用外语专业纺织品检测实践教学改革[J];山东纺织经济;2010年10期
9 王雪茹;李芳;;复合型日语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日语教学为中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10 陈秀莉;樊永军;武月红;;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201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_";关于日语专业毕业生去向选择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郭晓明;关于大学日语教育质量问题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锐;复合型外语人才素质培养模式[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南京师大附属中学课题组,龙琪,周崎峰;浅析中学综合理科双语课程的教育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2期
3 李悦娥;创建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初明;信息沟与课堂教学中的厌倦情绪[J];外语教学;1988年01期
2 刘伟冬;关于高等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改革的几点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2000年02期
3 吴海燕;染织设计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定位链[J];新美术;2003年04期
4 杨绘荣;饭店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设想[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董慧宁;浅析英语课程设置改革[J];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6 韩春利;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现状及改革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7 欧春生;高师院校非美术专业美术史课程设置的必要性[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包绍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陈绂;谈对外汉语教学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S1期
10 徐鲁亚;“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与实践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丽徙;;关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内容和安排的思考[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丁玉贤;;试论通识教育对理工科大学发展的影响[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3 林秋雁;侯泉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学课程设置的历史演变[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李英姿;叶安丽;陈志新;;建筑类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A];第一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令习;;试论针刀医学的课程设置与学科发展[A];全国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邝孔秀;;我们需要怎样的数学教师教育课程——基于十年中学数学教师成长的反思[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昂岳;曾砥平;;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形成和发展[A];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 教学论文)[C];1995年
8 鄢志娟;;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探析[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唐斌;赵一标;;综合性大学办师范教育的办学目标及课程设置评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苗菊;高乾;;构建翻译专业特色课程:技术写作的理念与内容[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校课程设置应建立灵活机制[N];中国电子报;2009年
2 上海市同洲模范学校校长 程彪;聚焦四大能力:课程设置张扬“先导力”[N];文汇报;2010年
3 仝静海;邀请14名企业一线专家参与课程设置[N];河北日报;2008年
4 王芳 李军;改革会计专业教学方式与课程设置刍议[N];江苏经济报;2001年
5 李姿松 刘强;西藏农牧区学校课程设置与实施问题探讨[N];西藏日报;2010年
6 沈奕;今春起我省调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7 李林 记者 冉昌龙;电信职校课程设置新模式获得成功[N];自贡日报;2010年
8 申承银;老坝港小学:把海洋当做课堂[N];江苏教育报;2010年
9 新华社记者马晓春、本报记者翟启运;总参所属院校迅速调整课程设置[N];人民日报;2002年
10 孙思;哲学学科本科生课程设置改革思路[N];社会科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耀中;英国学校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袁长蓉;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3 金捷;中国表现性油画创作教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4 陈珊;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和设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杨蓉蓉;学府内外[D];复旦大学;2006年
6 黄秋明;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性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宏斌;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姚加惠;高等教育学制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卢亮球;中美体育博士培养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红梅;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调查与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冉孟华;甘肃省高师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波;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海燕;我国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探讨[D];西南大学;2007年
6 吴常红;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7 王静;邯郸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盈;中外高职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胡海燕;基于就业能力调查的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井峰;大学生创造力培养课程设置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57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357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