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关于日语中的拒绝表现

发布时间:2017-04-13 13:18

  本文关键词:关于日语中的拒绝表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近年来,学术界已经分别从谈话构造,对照研究,语用论角度等不同的视点对日语的拒绝表现进行了研究,但是其中大部分是以问卷调查和角色设定的调查方法进行的,本文选取更接近实际会话的电视剧的剧本为本论文的分析对象,对日语拒绝表现进行考察,力求发现日本人在不同场合中,面对不同对象时拒绝表现的使用倾向。 在第二章中,参照Beele等(1990)的意思公式分榐,将拒绝场面中出现的意思公式分为“直接拒绝表现”和“间接拒绝表现”,然后进一步将“间接拒绝表现”分为“理由说明”,“回避”和“责任转移”三大类。在第三章中,本文选取“依赖”“邀请”“劝诱”三种不同场面,分别分析每种场面中“道歉”“理由说明”“拒绝述部”的使用倾向。在第四章中,用数据证实了对于日语拒绝表现中多用附和语和疑问句的推断。分析面对不同的对象,附和语和疑问句所起的作用和使用倾向。通过研究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 (1)发现各种意思味公式的组合在使用中呈现两个共通点,①「~のみ」最多;②「~+直」最少。 (2)日本人在拒绝别人的“邀请”时使用的“道歉”,多于“依赖”和“劝诱”;拒绝“依赖”时更多的使用“理由说明”和“拒绝述部”,而拒绝“劝诱”时则更多的只使用“拒绝述部”。 (3)在拒绝谈话的开始部分使用附和语标识的频度这一点来比较“外疏内”。另外,四种附和语标识的使用率为A型(使用“不一致”标识)C型(重复对方发言的一部分)D型(使用呼称或自称词)B型(对对方的发言表示理解)。 (4)从疑问句的内容来看,日本人对于不熟的人,多就“对方发言的一部分进行反问”或“信息要求”而进行提问;而对熟人则多是“理由要求”和“反问责难”。 总体来讲,日本人在面对家人这样关系亲密的人时,大多直接明了的拒绝,而在面对不熟的人时,则在应答中一点点渗透,以期对方能够自己理解到。
【关键词】:拒绝表现 场面 对象 附和语标识 疑问句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H36
【目录】:
  • 要旨5-7
  • 摘要7-10
  • はじめに10-11
  • 1. 先行研究と研究目的11-19
  • 1.1 先行研究11-13
  • 1.1.1 断り表s摔堡雑_能的要素に暍する研究11-12
  • 1.1.2 断り表s畏铰预藭ⅳ工胙芯

    本文编号:303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03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8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