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语言“体”的对比
发布时间:2017-05-26 12:07
本文关键词:中日韩三语言“体”的对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日语的“~ていゐ”表示“动作的进行”、“结果的持续”以及“经历”、“反复”等多种语法意义。本文以日语的“~ていゐ”为切入口,对与之相对应的汉韩体表达方式进行了对比,从而明确了其特点与日汉韩体表达特点。 首先,先将日语动词分为不具有体对立的动词(“状态动词”、“性质动词”)和具有体对立的动词(“动作动词”、“变化动词”、“双面动词”)。根据动词的语义特征,对“~ていゐ”的语义特征进行了考察分类。结果显示:“~ていゐ”的意义,根据动词的语义特征可分为“动作进行”、“结果持续”、“纯状态”等三类,同时还表示“习惯和反复”、“经历和记录”、“所属和职业”等,共六类。 第二,为了明确“~ていゐ”及其相对应的汉韩体表达模式,本研究假设一个“动词形状模式”,此模式不仅可以用于对日语动词内部结构与体关系的说明,也可以适用于汉韩动词内部结构与体关系的说明。这一“动词形状模式”的基本想法是:“所有的动词均有一个“原型”,而每个动词所内在的含义及所具有的体决定其表现形式。” 第三,在此基础上,以日语的“~ていゐ”为中心,对汉语和韩语的相应表达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日语中表持续的“~ていゐ”,汉语和韩语通常分别用“着”与“hago-itta”、“hae-itta”来表现,但是仅靠这些还不能够完全说明日语“~ていゐ”的句法意义。本文认为产生这一偏差的原因,在于各语言主体即说话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上的差异造成的,而这种认知的差异又导致语言间表达上的差异。本文力求找出日汉韩3语在体表达上的对应关系及异同,并解释造成差异的原因。 通过考察对比,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当谓语动词为具有体对立的动词时,日语不能使用完成体来表达现在的动作,动作己开始时必须使用非完成体的“~ていゐ”。而汉语和韩语既可以使用完成体,又可以使用非完成体。而且在动词的体的表达上,汉韩可以把动作看做整体性动作,也可以把它看做动作的存在状态,即语言主体(说话人)根据认知视点,选择相应的表达形式。 二是在目语和韩语中,体是与时间相关的必要因素,而汉语的体只是动词本身所具有的形态具体化的表现,与时间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关系。 三是在汉语与韩语中,如果动作的结果没有形式标记,不管语义上动作的结果主体或客体是否产生了变化,都不能把结果与动作结合起来考虑。而在日语中,只要动作的结果产生了变化,就必须把这些结果与所有的动作结合起来。这种认知方式,与“性质动词+ていゐ”的用法和“经历”“记录”的派生意义相关,这些都是日语独有的特征。
【关键词】:动词形状模式 体 日汉韩对比 认知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H146;H55;H36
【目录】:
-
本文编号:396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96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