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日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日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隐性性别词语,是指字面上没有“男/女”、“阴/阳”、“雌/雄”、“乾/坤”等性别标记,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具有明确性别指向性的词语。本文分别以《汉语大词典》和[底辞苑]为汉日隐性性别词语的考察来源,选取这两本辞书里,词条释义中明确注明或以加括号的形式注明为某一特定性别使用、但在词语形态上没有性别标记的词语进行研究。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一方面,绝大部分论著未将“隐性性别词语”与带有“男/女”等形态标记的“显性性别词语”相区分,隐性性别词语或被遮蔽在研究视野之外,或被消解在显性性别词语的研究之中。将隐性性别词语作为独立考察对象的论著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大多数涉及隐性性别词语的相关研究切入视角也较为单一。主要为性别歧视与性别差异。本文认为,隐性性别词语由于其性别指向的潜隐性,其中所包含的集体潜意识也更为隐蔽。这些集体潜意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挖掘,使其“彰显出来”。同时,由于隐性性别词语所包含的集体潜意识具有社会文化深层结构属性,因此研究视角就不能局限于性别歧视和性别差异。需要从语言、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展开考察。这样做既拓展了隐性性别词语的研究视野,反过来也能拓展这些领域的研究。 站在外国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的立场上,笔者发现外语学习、翻译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化对比、辞书研究等方面均与隐性性别词语有着密切的关联。而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的缺失,也会形成上述领域的研究盲区或准盲区。另一方面,从迄今为止的研究来看,社会学、历史学、美学、民俗学研究论著中,虽然不乏中日对比的研究成果,但很少涉及隐性性别词语。由于语言与上述学科同样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未将性别词语、尤其是隐性性别词语现象纳入到大的文化研究之中,亦会有所缺憾。故本文以隐性性别词语作为切入点,将语言研究与文化研究相结合,从语言现象出发,深入到文化对比的层次,解读中日文化在性、恋爱、道德观、审美价值观等方面的集体潜意识差异,并将这些差异串连起来,形成系统的对比链,使相关的中日文化差异能以较为完整的面貌呈现出来。同时,微观语言研究与宏观文化研究紧密结合,也是语言对比研究的目标与意义所在。 本文采取对比的方法、多角度探讨隐性性别词语。一方面,从社会、历史等视角讨论隐性性别词语,将隐性性别词语的研究与性文化、同性恋亚文化、女性主义、审美意识研究领域的理论探讨相结合。从文化集体潜意识的角度揭示隐性性别词语这套特殊的话语系统背后中日文化的根本性差异;另一方面,将语言学相关理论引入汉日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分别从语言命名理据视角、认知语言学隐喻/转喻视角、辞书释义视角对汉日隐性性别词语进行考察和分析。总之,从多源视角来讨论隐性性别词语,不仅可以对其全貌有深入把握,也窃盼能够通过讨论,对上述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有所补益。 本文研究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从微观的语言现象入手,进而深入到宏观文化层面的对比。从语言研究出发,站在文化的立场上分析汉日隐性性别词语的差异,最后再回归到语言学问题之上。力求将语言的差异对比,放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中进行,将语言差异的问题与文化大背景相联系,既讲清语言之间的差异表象,又要在深层次上揭示形成表象差异的集体潜意识。 从目前收集到的语料数量看,汉日语用于指涉女性的隐性性别词语在数量上占优势,因此本文的论述视点主要以女性为中心加以展开。具体章节安排如下: 首先是绪论,对本文的研究对象——隐性性别词语作出概念界定,并针对研究对象的来源、相关前期研究、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的必要性、研究意义、研究视阈等做系统梳理。 第一章:女性的价值——汉日女性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在前期研究中,笔者发现汉日指涉女性的隐性性别词语在数量分布以及所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显然与中日社会对女性的基本价值观有着密切关系。本章尝试从这类隐性性别词语入手,分析考察两种文化在女性评价机制上的不同之处。 第二章:女性的身体——汉日“美女”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本章在第一章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考察汉日语指涉女性的隐性性别词语之中,用于指涉美女的隐性性别词语。虽然这类词语均指向男权社会的某种共性:即女性是“被凝视的对象”——审美客体;但是,另一方面,汉日同类词语所展现出来的文化认知模式却又有所差异。本章将视点聚焦于这部分词语之上,讨论汉日文化不同认知模式在指涉美女的隐性性别词语这一话语系统中如何运作。 第三章:女性的化妆——汉日古代女性眉妆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人类的身体装饰通过各种方式(服装、化妆、首饰、装饰品、文身、刺痕等等)表达了文化认同和社会参与的基本层面”①。文化在塑造人类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塑造着人类的身体。本章在第两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考察汉日古代女性眉妆隐性性别词语,对汉日文化中的审美观念进行梳理和分析,指出两种文化的不同审美理念对身体装饰的影响。 第四章:女性的婚姻——汉日“妻/妾”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婚姻家庭制度体现了一个文化中女性群体的基本社会地位。本章将视角聚焦于家庭内部女性身份的定位问题。通过对比汉日“妻/妾”隐性性别词语来考察中日两种文化在婚姻家庭制度上的差异。 第五章:女性和男性——汉日生殖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性”作为人类的基本活动,与人类文明相生相伴。对于性的基本观念从某种程度上说,将会影响一种文化、一个社会的基本走向。从逻辑上看,前面几章所讨论的问题,其背后多多少少有着性观念的影子。因此本章着重以以汉日语中指涉男根、月经的隐性性别词语为考察对象,探讨两种文化在基本性观念上的差异。并从性文化的角度观察汉日社会文化在集体潜意识上的不同。 第六章:辞书之“性”——汉日隐性性别词语辞书释义对比研究。笔者发现,在目前收集到的隐性性别词语中,部分汉日隐性性别词语在各自的单语辞书及双语辞书中的解释,存在较大出入,该现象与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的缺失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出发,辞书对于隐性性别词语的释义方式,是深层次文化主流价值观在词语释义层面上的体现。故本章的研究内容与前五章的讨论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最后为本文的结语。在对本论文进行理论总结,并反思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同时,力图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出发,思考今后隐性性别词语研究的价值指向和理论意义,勾勒的今后研究的可能空间。
【关键词】:隐性性别词语 对比语言学 文化研究 集体潜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36;H36
【目录】:
- 摘要6-10
- Abstract10-14
- 绪论14-39
- 第一节 本文的研究对象14-17
- 第二节 本文相关前期研究17-20
- 第三节 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的缺失与文化交流中的误读20-26
- 第四节 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26-31
- 第五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章节设置、研究视阈31-39
- 第一章 女性的价值——汉日女性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39-50
- 第一节 汉日指涉女性的隐性性别词语的差异考察39-44
- 第二节 中国文化女性价值观分析44-46
- 第三节 日本文化女性价值观分析46-48
- 本章小结48-50
- 第二章 女性的身体——汉日“美女”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50-61
- 第一节 汉语隐性性别词语的认知特征考察50-54
- 第二节 日语隐性性别词语的认知特征考察54-56
- 第三节 汉日隐性性别词语认知特征差异分析56-60
- 本章小结60-61
- 第三章 女性的化妆——汉日古代女性眉妆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61-71
- 第一节 中国古代女性眉妆隐性性别词语考察61-64
- 第二节 日本古代女性眉妆隐性性别词语考察64-66
- 第三节 中日古代女性眉妆隐性性别词语差异分析66-70
- 本章小结70-71
- 第四章 女性的婚姻——汉日“妻/妾”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71-87
- 第一节 汉语“妻/妾”隐性性别词语命名理据考察71-77
- 第二节 日语“妻/妾”隐性性别词语命名理据考察77-81
- 第三节 汉日“妻/妾”命名理据差异分析81-86
- 本章小结86-87
- 第五章 女性和男性——汉日生殖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87-101
- 第一节 汉日男根隐性性别词语对比考察87-92
- 第二节 汉日月经隐性性别词语对比考察92-95
- 第三节 中日性文化心理对比95-100
- 本章小结100-101
- 第六章 辞书之“性”——汉日隐性性别词语辞书释义对比研究101-125
- 第一节 汉语隐性性别词语在汉日词典中的误读101-108
- 第二节 日语隐性性别词语在日汉词典中的误读108-113
- 第三节 汉日同形隐性性别词语考察113-124
- 本章小结124-125
- 结语125-134
- 附录1134-147
- 附录2147-173
- 参考文献173-180
- 单词索引180-188
- 后记188-1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润;日语词义与古汉语——教学琐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2 谷玲怡;多音节汉字日语词词源追溯(续)[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8年02期
3 孙绍红;关于汉日语词素的位置颠倒[J];日语知识;2002年04期
4 武殿勋;高文达;;谈鲁迅作品中的日语词[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5期
5 王懋江;用电脑实测数据比较中英日三国文字[J];汉字文化;1996年03期
6 杨诎人,庞黔林;日语词类的对立与连续[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8年03期
7 孙绍红;有关汉日语词素的位置颠倒[J];日语知识;2001年06期
8 王运丽;;论同形异义词[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9 陶振孝;;有此一说——日语词源卡片(5)[J];日语知识;2011年05期
10 刘耀武;关于日语词类的划分原则[J];外语学刊;1978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敏欣;;电针、经皮电刺激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2 姜宏;;功能语法对比研究:评述与展望[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支永碧;;现代几种主要的语言观及其对外语教育的启示-对比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唐磊;;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谈《现代日中常用汉字对比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管春林;;《英汉否定对比:回顾、述评与展望》摘要[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潘用福;;“永隆通宝”钱、范和拓片的对比研究[A];福建省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7 陈国友;杜英秋;马永华;;应用ICP-MS,AFS,GF-AAS测定食品中As,Cd,Hg,Pb方法的对比研究[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凤霞;刘文杰;李莉;王国玲;刘雪锦;;4160型甲醛分析仪与酚试剂法测定空气中甲醛浓度的对比研究[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刘永红;;俄汉诗歌句法对比研究导论[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时志强;杨琳;冯健;;四种不同麻醉用药对重度唇腭裂麻醉的对比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东南亚地质矿产对比研究取得成果[N];中国矿业报;2007年
2 王仲会;国际黄金体系的对比研究[N];期货日报;2004年
3 马琳;华南与朝鲜半岛南部地矿对比研究展开[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4 曾禾;中日合作开展地质研究[N];中国矿业报;2006年
5 王仲会;国际黄金体系的对比研究[N];期货日报;2004年
6 特约记者 曹菲;中日联手研究区域成矿作用[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吕云 温俊华;本泽浩之:来中国广州是个“挑战”[N];广州日报;2009年
8 王仲会;国际黄金体系的对比研究[N];期货日报;2004年
9 杨述春;宏观对比 微观把握 点面结合 诠释课改[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包建斌;甘南6个畜牧科研项目通过鉴定[N];甘肃经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叶斐;汉日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月松;汉日动物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李大龙;《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齐德利;中国丹霞地貌多尺度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6 阿依克孜·卡德尔;现代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名词对比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7 寇福明;汉英谚语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蔡少莲;中美拒绝策略对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朝格吉乐玛;“时”概念的蒙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小利;黄土高原和亚热带丘陵区典型生态景观单元土壤有机碳对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妍;汉英文化词语差异的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许高;汉英词汇衔接对比研究及对翻译实践和教学的指导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代虎;中美地理课程标准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徐艳丽;汉英非基本颜色词中的隐喻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郑书丽;基于语料库英汉财经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倪鹏;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写作中话语标记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瑞雪;新闻英语与法律英语文体的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甘娟;旅馆名称的中英文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罗洁;“风”的概念隐喻的中英文对比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10 阮氏秋香;汉越成语对比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汉日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1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471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