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死亡”忌讳语之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日“死亡”忌讳语之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死亡"忌讳语在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它既是语言现象,又是文化和社会现象。中日"死亡"忌讳语除映射出政治体制大致相同,宗教信仰呈多元化,价值观念大同小异,发展变迁相去无几等相似乃至相同之处外,还因民族文化等的不同而存在的独特表达方式而映射出两国独特的文化内涵等。通过此对比研究,有助于透过语言现象,挖掘背后的文化内涵,加深对两种语言文化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死亡”忌讳语 政治体制 宗教信仰 价值观念 发展变迁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中日礼仪文化中的忌讳语对比研究”(11C0554)
【分类号】:H36;H136
【正文快照】: 1.引言包惠南认为:“在一般的禁忌语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对‘死亡’现象的禁忌。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东西各民族都对‘死’的说法予以回避禁忌,因为‘死’是一种不幸,一种灾祸,人们把‘死’隐去,‘有时是为了怀念死者,有时是为了赞美死者,有时只是为了避提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建;中国文化中的避讳[J];贵州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2 郑桃云;赵艺红;;英汉死亡委婉语来源及文化内涵之对比[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方伟琴,张顺生;从文化差异看英、汉委婉语的异同[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李军华;;汉语委婉语的社会文化构成及语用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泰;;聊斋俚曲詈词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秦廷斌;;土家族语言的现状与保护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黄育才;正确看待当前的汉英混用现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侍中;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说辩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汤中生;;英汉委婉语的对比[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王谦;苏宁;;浅论新时期乡土文学中方言的审美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7 林芳;荣吉;;论戏剧艺术中的独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8 李慧;曾智;;试析楼盘广告语对语言得体性原则的偏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9 曹志国;;文学语言与生活的距离——以宫林的小说《大雾弥漫》、《点晕》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武丽华;谈英汉语言中语用得体的文化对比[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志凡;;高职英语教育英美文化缺失现象的反思[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家宁;林哲;;谈外来词的汉化处理[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3 李开;;从理论启蒙到理论体系——学习高名凯先生《语言论》[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郭旭东;;岛内语言与大陆语言的差异表现及其对两岸交流的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5 刘锦芳;;中西文化下广告翻译的差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冀青;冯保初;李晓红;;创建规范开放的语用环境[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集)[C];2002年
7 欧妮;;突显地域性 增强实用性——由通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不足引起的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莉敏;俄语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陈荣;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漆捷;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茜;词语借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丁雅敏;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传播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小英;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李艳春;语言经济学视域下网络语言的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崔学勤;汉语字母词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林承亮;汉语颜色词“白”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卓;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惠;中国当代大众文化中的犬儒主义倾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忠;含蓄美探源[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夏卫华,陈昌;汉英委婉语之异同比较[J];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3 李国南;委婉语与宗教[J];福建外语;2000年03期
4 王建;中国文化中的避讳[J];贵州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5 吴礼权;论委婉修辞生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缘由[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6 方伟琴,张顺生;从文化差异看英、汉委婉语的异同[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包丽虹;汉语死亡委婉语之文化成因探[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8 李海燕;从汉英死亡委婉语看民族文化的异同[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年03期
9 高永晨;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语[J];苏州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10 陈军,蔡爱华;从跨文化角度看英汉委婉语的差异[J];温州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曙;;跨文化交流中的称谓语对比研究[J];价值工程;2011年09期
2 田南竹;;从英汉委婉语看中西文化心理差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曲桂贤;;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孙芳琴;;中西方姓名宗法与宗教信仰异同[J];贵州文史丛刊;2008年02期
5 张碧;;汉英习语的跨文化对比[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段o踥,
本文编号:506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506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