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论中古汉语音韵对域外方言语音体系的影响——以日语拨音为例

发布时间:2017-07-02 18:05

  本文关键词:论中古汉语音韵对域外方言语音体系的影响——以日语拨音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更多相关文章: 中古汉语 阳音韵 日语拨音 吴音 汉音 唐宋音


【摘要】:中国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上在各个方面对周边国家和地区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从语言角度讲,古代汉语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语言系统也产生过或多或少的影响。汉语的三大域外方言之一的日语语音体系中,原本没有拨音,它是在中古汉语阳声韵中的[n]、[m]韵尾音的影响下形成的,并通过变中古汉语[n]、[m]等辅音韵尾为元音的发展过程最终确立起来的。古代日语语音体系构造简单,在中国古代汉语语音的影响下,日语语音体系由简单向复杂发展,逐步出现了浊音、拗音、长音、拨音、促音等新型语音。但其语音系统的根干(V结构和CV结构)从古至今没有改变。这种特点不仅体现在现代日语语音体系中,还显著体现在日本平安时代以前的各个时期的语音体系中。由于古代日语音系中不存在辅音韵尾,早期转译中古汉语音韵中的辅音韵尾时,必然要使之元音化,以保证日语固有语音体系基础不被动摇。日语汉字拨音的产生、发展和中古汉语的前期、后期都有很大关系。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古汉语影响,日语语音体系也不会发生如此重大变化。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关键词】中古汉语 阳音韵 日语拨音 吴音 汉音 唐宋音
【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项目“国际汉语教育与韩国教育关系研究”(344093781402) 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预研项目(SYG2009-10)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中国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上在各个方面对周边国家和地区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从语言角度讲,古代汉语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语言系统也产生过或多或少的影响。著名汉学家高本汉根据这一点,把历史上受过汉语强烈影响的日语、韩国语(朝鲜语)、越南语的汉字音,当作汉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毅;宋代潼川诗韵中阳声韵尾的混押及其语音性质[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能泉;潘利锋;;交流与传承的典范——论郭沫若与谷崎润一郎的关系[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孟令秀;刘春波;刘阳;;《雪国》作品赏析[J];才智;2009年35期

3 黎新第;;近代汉语声母全浊清化研究述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李军;尚侠;;文化因素与战后日本的核政策[J];东北亚论坛;2011年03期

5 林秋雯;森鸥外性格特征的二重性——传统与反传统的互制心理[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翁春;;汉语-m尾研究概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7 方长安;李樵;;前期创造社与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蒋冀骋;;从阿汉对音看《中原音韵》的入声[J];古汉语研究;2006年03期

9 蒋冀骋;;从《回回药方》阿汉对音看《中原音韵》“支思”韵的读音[J];古汉语研究;2008年04期

10 杨_g;;从比较中看桂柳官话的历史形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斌;;中英古典戏剧中无尾音的研究——以《窦娥冤》第一折和《哈姆莱特》第一幕为例[A];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文倩;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超越[D];山东大学;2006年

2 勾艳军;日本近世小说观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卢茂君;井上靖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探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吴亚娟;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与中国“五四”新文学[D];吉林大学;2008年

5 许颖颖;《全清散曲》用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徐连云;为求觉世著文章[D];吉林大学;2008年

7 倪祥妍;日本小说家与郁达夫[D];苏州大学;2009年

8 丁国旗;中国隐逸文学之日本接受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叶祖贵;信阳地区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贡贵训;安徽淮河流域方言语音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佳;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与张资平小说的艺术特质[D];江南大学;2010年

2 刘盛楠;浮世绘审美特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3 马俊;元明汉语入声与元明韵书入声的关系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曾真;谷崎润一郎唯美主义文学论[D];湘潭大学;2003年

5 黄辉;边缘·森林·神话[D];湘潭大学;2003年

6 张帅;《元刊杂剧三十种》与《中原音韵》用韵之比较[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孙艳芳;明代河北散曲家薛论道散曲用韵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邓晶华;和汉合璧苏曼殊[D];四川大学;2007年

9 吴繁;有岛武郎童话中对少年的爱与希望[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沈冬芳;雪村友梅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廖名春;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的别字异文看五至八世纪初西北方音的韵母[J];古汉语研究;1992年01期

2 李文泽;史pぁ蹲手瓮臀摹酚胨未拇ǚ揭鬧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刘晓南,罗雪梅;宋代四川诗人用韵及宋代通语音变若干问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胡运飚;;吴文英张炎等南宋浙江词人用韵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毅;宋代潼川府路诗人用韵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和文;;日语汉字音读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06期

2 崔四行;;现代朝鲜语汉字音的声母系统与中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对比研究[J];语文学刊;2008年19期

3 王军彦;现代汉日汉字读音对照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8年04期

4 包央;万变不离其宗──谈日语汉字的读音[J];日语知识;2002年01期

5 吴志良;汉语和日语中出现的鼻音现象(二)[J];日语知识;2001年12期

6 路伟;;汉越语与中古汉语的舌面音韵尾比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何俊山;金梅;;社会语言学和方言学在日语吴音研究中的应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邱根成;论日语中汉语词素的多义现象[J];外语学刊;2002年04期

9 邹儒生;;日语借音——吴音、汉音及其他[J];外语与外语教学;1987年01期

10 奚欣华,本村秀次;关于日语中汉语词组音读“ゅゎ”的考察(1)[J];日语知识;2000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覃勤;日传悉昙文献与汉语中古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范淑玲;日语上代、中古音韵与汉语中古音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宋兆祥;中上古汉朝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花玉山;汉越音与字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晓霞;《万叶集卷五》借音假名之计量考察[D];山西大学;2005年

2 赵氏娇蓉(Trieu Thi Kieu Dung);越南岱—侬语汉语借词音韵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3 徐晓琳;日语常用汉字的字音、字形溯源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宋莉莉;中日同素逆序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郭大为;论汉字在日本的变迁与本土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春红;日本汉字音中的长音[D];吉林大学;2005年

7 严丽;韩中禁忌语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权莲伊;身体惯用语体现的情感[D];延边大学;2010年

9 周晟;《色叶字类抄》汉字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论中古汉语音韵对域外方言语音体系的影响——以日语拨音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10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510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4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