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和文汉读法”与翻译方法论

发布时间:2017-07-03 02:05

  本文关键词:“和文汉读法”与翻译方法论


  更多相关文章: 和文汉读法 方法论 日汉翻译 日语教育


【摘要】:本文在肯定“和文汉读法”历史作用的前提下,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它进行新的梳理,指出并分析了它给我国的日汉翻译以及日语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日语系
【关键词】和文汉读法 方法论 日汉翻译 日语教育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尽管日译汉的历史长达一百多年,尽管日本文学作品的翻译数量已达二千多种”,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名扬海内外的日本文学翻译家屈指可数,理论研究领域也几乎是西方语种研究者的天下。实事求是地说,日汉翻译的总体水平尚不尽人意,误译现象较为普遍。然而,关于其原因所在,据笔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金燕;;“A Red,Red Rose”译文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2 高路;;从《挪威的森林》在中国的译介看翻译文学的二次生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林缘;;日本文学在新中国的翻译与传播[J];长城;2010年04期

4 吴丽艳;;关于《挪威的森林》的汉译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5 何立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二题[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潘雪月;;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哲学阐释学看译者的创造性叛逆[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饶小飞;论翻译中的语言功能、文化介入与不可译性[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孙立春;;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史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欧阳笃耘;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方法[J];长沙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10 王燕;科技英语翻译与专业知识关系初探[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陆刚;;等效理论张力下的翻译认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明栋;;从一首古诗的翻译看功能翻译理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璐;谷崎润一郎与中国[D];吉林大学;2012年

5 徐新建;民歌与国学[D];四川大学;2002年

6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7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t熁,

本文编号:511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511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9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