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日本文化语言学理论基础初探

发布时间:2017-07-04 02:13

  本文关键词:日本文化语言学理论基础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日本文化语言学 理论基础 语言 文化


【摘要】:日本文化语言学是一门尚在建设中的新学科 ,其理论基础主要在于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共变”关系。语言研究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发展下去。现代日语反映了现代日本社会的结构和特征 ,并积淀了日本民族时代变迁以及与异文化接触的历史 ,从而形成了具有许多独特个性的语言文化
【作者单位】: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六系
【关键词】日本文化语言学 理论基础 语言 文化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1 .引言随着经济和教育的国际化趋势 ,语言文化的结合研究日益显得重要 ,也推动了各个语种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与此相关的研究。 60年代 ,美国兴起跨文化交际学 ,侧重于研究交际文化 ;70年代 ,前苏联提出国情语言学 ,侧重于研究俄语词语文化 ;80年代 ,我国建立了文化语言学 ,侧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正翠;交际口语中的文化因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 七一初;非言语交际简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3 李兵;浅析跨文化交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4 张静;语言与文化身份关系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5 杨正翠;王军;;略论外语学习者目的语文化意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6 秦廷斌;;土家族语言的现状与保护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杨华;英汉身势语文化内涵对比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8 杨茜;外来词:异质文化传播和融汇的一面镜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骆贤凤;关于文化因素与外语教学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10 张忠梅;社交中程式化语言的功能及变异[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远利;;法律语言中词语的模糊语义现象及其翻译原则[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常悦珠;陈慧;;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阶段研究[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3 孙静波;;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状况的调查与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4 张娜;;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唐绪红;;On Culture Educ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6 张后尘;;关于双语词典的特色[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游淑芬;;值得推荐的一本工具书——1995年新版《汉英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盛培林;;双语词典编纂与跨文化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傅维贤;;对比与双语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林木森;;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忽视文化差异[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于辉;汉语借词音系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吴学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雪霞;新加坡华语词汇五十年发展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玲玲;英语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梁静;汉西数词对比分析及汉语数词的西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吕梦甜;汉英称谓语对比研究与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静;《红楼梦》中的礼貌现象及其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刘祥瑞;论口译中的文化因素以及译者的跨文化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伟娜;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邵磊;大连时尚店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蕾;论英语语言教学中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谷春娜;唐宋诗词颜色意象及其翻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光;教师话语对口语课堂参与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瑞甫;钱荣英;张乾坤;;语言最优化初探[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2期

2 李春桂;郭初建;;浅谈汉民族思维在汉语中的体现[J];科技资讯;2007年15期

3 桂永霞;彭珊珊;;语言的模糊性与图式理论[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年02期

4 廖咏絮;;论王安忆小说中悲情语言的提炼[J];文学教育(上);2011年10期

5 苏东彦;;加强西方文化导入 培养国际化人才——试论英语教学中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国际化人才的原因和途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6 王光艺;;浅析意象油画语言形式特征[J];美术大观;2011年09期

7 刘毅;;语言、文本与观者的失落——图像接受的局限到视觉思维的拓展[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张艾丁;梨园戏“陈三五娘”[J];中国戏剧;1955年09期

9 程祥徽;汉语风格论[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79年01期

10 达乌德·塞鲁木,杨正旺;阿拉伯语在宗教、文化和科学方面对外语的影响[J];中国穆斯林;198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嫦虹;;现代日、汉语形容词的比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张静;王静;陈英和;;语言对数字精确表征和近似表征的影响——一个双语学习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秦成军;;约翰·阿什贝利诗歌简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林娟娟;;试论建构日本文化语言学的必要性——提倡建构新学科研究体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林木森;;英汉词语互借对语言文化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楚爱聪;;语言学在心理护理中的作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石油石化分会成立暨第四届石油石化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白白;郭渊;关志东;;基于PATRAN的复合材料结构低速冲击损伤模块开发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张良林;;语言中的不明推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张杰;;符号学王国的构建:语言的超越与超越的语言——巴赫金与洛特曼的符号学理论研究[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10 卿文光;;语言·思维与精神——依黑格尔精神概念看文化相对主义的批判[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lex Woodson 翻译 李兮;青少年想要什么?市场营销需要正确的语言[N];中国电影报;2005年

2 周润健;是语言糟粕还是汉语发展[N];中国改革报;2004年

3 民族所 纳日碧力戈;人类学的语言定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黄行 赵明鸣;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在型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上海站党委办公室;文明服务从语言抓起[N];光明日报;2000年

6 薛涌;汉语的开放[N];南方周末;2004年

7 本报记者 张景义;别让我们的母语再尴尬[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忻雁翔 (编辑);用诗的语言写诗的经济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9 鲍昌宝;21世纪的新诗:走出语言的迷宫[N];文艺报;2004年

10 尹明善;社会和谐语言和谐[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晓松;技术与合理化[D];复旦大学;2005年

2 赵彬;挣脱文字梦魇后的舞蹈与歌唱[D];吉林大学;2005年

3 徐彦利;先锋叙事新探[D];山东大学;2005年

4 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美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陈涛;包公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6 郭吉军;思与忘[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何思源;壮族麽经布洛陀语言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张玉娟;“诗之思”: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蒋邦芹;世界的构造[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付相君;基于本体和Semantic Web技术的产品知识集成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欧美;文学世界的诗性品格[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曾晖;语言和语言学习本质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时秀娟;修辞中的偏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4 朱庆伟;论人性完善的语言维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白杨;“异常视角”的魅力[D];吉林大学;2005年

6 胡长玉;欧·亨利小说的创作手法初探[D];山东大学;2007年

7 王良彬;从浅唱低吟到泛着阵痛的独语[D];西南大学;2007年

8 刘升;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9 王丽君;中文菜名的不可译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邱惠;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广告用语翻译[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15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515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5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