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语言文化结构的心理分析——从“ウチ”“ソト”的对比模式出发
本文关键词:日本语言文化结构的心理分析——从“ウチ”“ソト”的对比模式出发
更多相关文章: 日本语言文化 心理分析 对比模式 日本文化 外语教学 语言能力 交际能力 尊敬语 说话者 谦让语
【摘要】:正 一 引言 长期以来,外语教学中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之间一直被划上了等号,传统式的外语教学偏重于以音韵、语法、词汇为中心的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语言中文化内涵的传授。 外语教学实践表明:如果只局限于语法、句法的范畴对诸多语言现象作解释,则往往捉襟见肘,难圆其说。因此,现代外语教学中表达心理的讲授势在必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日语系
【关键词】: 日本语言文化 心理分析 对比模式 日本文化 外语教学 语言能力 交际能力 尊敬语 说话者 谦让语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一 引 言 长期以来,外语教学中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之间一直被划上了等号,传统式的外语教学偏重于以音韵、语法、词汇为中心的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语言中文化内涵的传授。 外语教学实践表明:如果只局限于语法、句法的范畴对诸多语言现象作解释,则往往捉襟见肘,难圆其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勤;日本语言文化结构的心理分析──从“ウチ”“ソト”的对比模式出发[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浙江工商大学日本语言文化学院[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年04期
3 傅冰;日本语言文化研究综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4 ;日本语言文化系学者简介[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崔慕洁;关于构建日本语言文化体系的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陈岩;日本人的"里"与"表"[J];日语知识;2005年02期
7 高桂英;日本文化点滴[J];科学管理研究;2004年S1期
8 ;2004日本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年04期
9 黑泽正之方;日本进步的音乐团体致李有源的信[J];人民音乐;1953年00期
10 张擰;欢迎日本合唱团[J];人民音乐;1961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玉河;;日本的消防机构与消防工作——赴日消防研修的见闻与启示[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2 王华;杨悦;;日本健康损害救济体系介绍及对我国的启示[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3 李国平;糜林;吉沐祥;李金凤;霍恒志;陈雪平;潘跃平;;日本促成栽培草莓生产的现状及发展趋向[A];草莓研究进展(三)[C];2009年
4 王守华;;朱子学在日本[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5 曾南石;;日本石见银矿的矿化与蚀变特征[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纪凤翥;;方港惨案[A];老兵话当年(第九辑)[C];2005年
7 张翰卿;戴慎志;;国内外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比较研究及经验借鉴[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彭松建;汪段泳;;英、美、日家族制企业历史变迁的启示[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9 林乐界;宋建伟;;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A];2006-2007年度标准化学术研究论文集[C];2008年
10 胡起望;;日本的阿伊努人[A];民族学研究第八辑[C];198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康磊;东北师大人文学院成立日本语言文化学院[N];长春日报;2010年
2 金熙德;日本迫不及待要圆“大国梦”[N];北京日报;2005年
3 汤朝明;日本专家细数中日造船差距[N];中国船舶报;2004年
4 楼文;日本高龄住宅的特色[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5 平荣;面对性侵害日本女学生不再沉默[N];中国妇女报;2003年
6 鸿宾;海尔空调出口日本[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7 ;最大优势是中国客户的信赖[N];中国化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刘腾;日本重启中亚战略 谋取政经利益[N];财经时报;2004年
9 李佳随;日本税收公示制兼顾保密[N];中国税务报;2001年
10 郭宁;日本经纪十大赚钱高招[N];中国文化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三毛;在两个主义之间:日本刑事审判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宋玉成;中日吸收西方写实油画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3 雷鸣;日本节能与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熊琳;日本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及其最新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李兵;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6 李朝辉;浅层文化中断与深层文化中断[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节艳丽;对日本战后基础研究发展与诺贝尔科学奖获得的历史考察[D];清华大学;2004年
8 宿久高;中日新感觉派文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伟东;日本中小企业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10 安洋;日本特殊法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海燕;日英同盟在日本侵华史上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4年
2 张枢盛;日本文化对其企业制度影响的路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黄乐平;日本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前景探讨[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4 赵凌冰;日本电子商务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李妍蓉;日本土地征用的动态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中南大学;2005年
6 丁亮亮;中国法律移植何去何从[D];武汉大学;2005年
7 曾星;从日本的联合国外交看日美同盟的未来[D];吉林大学;2006年
8 张慧惠;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启示[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9 林春雷;美、日、法三国税务会计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闫侣桦;战后日本的能源安全战略和对中国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84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58469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