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会话语篇中的人称代词省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日语会话语篇中的人称代词省略研究
【摘要】:日语属于高语境语言,对语境的依赖性强,尤其会话对非语言性语境的依赖比语言性语境的依赖更大。日语会话语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省略是说话人尽量模糊自身心理空间的手段。说话人借助省略引起心理空间的转换,缩小话语双方的心理距离,满足顾及对方的心理需要,构成有效的信息传递,产生礼貌的语用效果。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
【关键词】: 人称代词 省略 心理空间 礼貌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语言哲学与语言学的整合性研究”(10JJD740004) 黑龙江省人文社科项目“现代日语三价动词的语义分析与实践”(1252221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1引言语言既是人认知的产物,又是人类思维的结果。同时,不同民族的语言是该民族思维方式的具体反映。“日语的人称代词是反映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典型词汇之一。”(徐一平2000:65)日语第一人称代词有わたし、わたくし、わし、あたし、あたい、ぼく、おれ……说话人根据“话语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洪儒;试论语词层级上的说话人形象——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一[J];外语学刊;2005年05期
2 杜福兴;;关联性的方向性研究[J];外语学刊;2006年04期
3 冯光武;;格赖斯的意义理论——老话题 新解读[J];外语学刊;2007年06期
4 王天华;;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用法及其语用分析[J];学术交流;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燕;普通话上声变调与轻声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岳方遂;论语气三角和句末点号[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李艳;;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级转移规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汪锦绣;;《新编现代汉语》疏误辨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孙银新;;黎锦熙的汉语构词法研究及其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汤英莎;;从语境因素看就职演说的语言特征[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于琳琳;;爱V不V句式的句法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8 刘仁三;;张斌《新编现代汉语》疏误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9 杨学敏;;“互文”=无限释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10 周娟丽;;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观看委婉语的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谢英;;现代汉语辞格研究中的用例问题[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强;;刍议翻译素质培养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强;;浅谈翻译素质表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宋航;沈竹莺;;专家陪审的制度效用和正当性分析——以金融审判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高斌;;英汉广告语中形容词的使用之比较[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华清泉;曹永茂;周晓娓;王志恺;;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汉语声调识别[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7 陈洁;;语段切分、停延及翻译[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莉敏;俄语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荣;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玉婷;汉语会话他启自修型修正的互动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韦宁杰;插入语的主观性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宝乐儿;初级阶段蒙古学生汉语发音偏误分析及相应的教学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尹悦;中韩目的复句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孙艳;汉语“A+过+O”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冰;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的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博;现代汉语新词语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望琪;关联理论质疑[J];外语研究;2001年04期
2 李红儒;从逻辑、哲学角度看句义理论的发展——“语句中的说话人因素”理论探讨之一[J];外语学刊;2001年01期
3 李洪儒;;系词——人在语句中的存在家园——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二[J];外语学刊;2006年02期
4 冯光武;;理性才是主旋律——论格赖斯意义理论背后的哲学关怀[J];外语学刊;2006年04期
5 江怡;;当代语言哲学研究:从语形到语义再到语用[J];外语学刊;2007年03期
6 崔凤娟;苗兴伟;;语用学的哲学维度[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7 冯光武;合作必须是原则——兼与钱冠连教授商榷[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黄国文;言语交际中的指示人称代词[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杜小红;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选择及其语用探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2期
10 杜福兴;也谈关联理论[J];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永;徐慧;;心理空间理论与叙事语篇中的指示语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韩院生;;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对英语谜语的在线分析[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5期
3 赵秀凤;;心理空间和过去完成时的语篇连贯功能[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4 王津;;心理空间论与语篇的构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5 葛传i;;时间介词的省略[J];英语知识;1992年02期
6 王福祯;for作时间介词时的省略与否[J];大学英语;1993年05期
7 姚鸿琨;英语语篇语法衔接手段探析[J];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8 白丽兰;浅谈英语日常口语的特点[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金晶爱;;英语形容词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省略[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10 崔凤爽;蔺新华;;英语写作中避免重复的方法[J];考试周刊;2007年4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玮珊;中国教师和美国教师课堂英语指令性言语行为差异的语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马娟;语言经济原则关照下原文中省略在译文中的处理[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3 王允曦;教师话语礼貌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4 许敬琳;一般过去时的认知语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谢;从《傲慢与偏见》电影对白看英语语言的使用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宋艳军;论日语人称代词[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张彦妮;从心理空间理论的角度分析广告中预设的投射问题[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成弈;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英汉同声传译中的冗余[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许琴芳;从外来词的吸收看日本社会和文化[D];武汉大学;2005年
10 胡佳敏;对修辞疑问句作为应答语的语用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59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75965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