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と”表示假定条件的由来
本文关键词:“と”表示假定条件的由来
【摘要】:在日语的条件表达方式中,"と"虽然也可以表示假定的条件,但它的假定用法与其他表达方式不同,是由表示确定关系的用法派生而来的,不是典型的条件用法。表示确定关系的"と"的本质是连接同一主体的两个意志性动作,表示继起、对等的关系,当这种关系出现松动时,前项不再与后项形成并列,而是变成了后项的前提,成为后项的从句,而且前后项在意义关系上也发生了变化,给形成假定条件句创造了机会。
【作者单位】: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四系
【关键词】: と 假定条件 确定关系
【分类号】:H364
【正文快照】: 0.引言日语中条件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其中“~ば、~たら、~なら、~と”等4种表达方式最具有代表性,但又极易混淆,对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一大难点,因此对它们的研究很多。以往的研究都是把它们作为同等的条件表达方式,从假定用法、确定用法两方面入手来分析各自的用法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兰英;“と”表示假定条件的由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张勤德;浅谈生产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3 黄灵万;“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真实含义及其普遍性——纪念毛泽东诞生一百周年[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S1期
4 张晓光;「かサに」的使用形式与意义[J];日语知识;2002年09期
5 方明;;“にょつて”及“にょつては”的用法[J];日语知识;2006年05期
6 金淼;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起决定作用吗[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7 张静;;浅谈常用敬语的不当用法[J];日语知识;2006年06期
8 杨孔柱;好事可以变成坏事[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9年02期
9 胡寿鹤;论意识对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J];求是学刊;1982年01期
10 李鸿安 ,王钟瑞 ,郜庭台;论矛盾的生成与消失[J];河北学刊;198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平衡移动条件浅说[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2 柳春图;;前言[A];疲劳与断裂2000——第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刘援;;试谈双语词典功能从INPUT到OUTPUT的变化——立足需求,在开发中探索双语词典新领域[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高岚岚;;中日“鬼”字的对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建国;;语文词典释义中的“等”字用法[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6 尹仙花;;日语中自发与可能的表达方式[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孟华;;汉字“象”的表达方式[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苏旭婧;;浅谈HPD海图符号制作[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9年
9 郭春香;徐红;;СТОЛЬКО…,СКОЛЬКО…及其类似结构的用法[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陈健平;;虚拟式在应用语言中的变化及教学[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和依法执政能力[N];法制日报;2007年
2 安大庆;土家族验方集锦[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3 王磊;用法律武器来面对假货[N];中国国门时报;2002年
4 边炯;武警安徽总队三支队在提高官兵用法能力上下功夫[N];解放军报;2003年
5 阮扬 郑海锋 丁伯胜;按法规有序运转[N];人民武警;2005年
6 记者 王雷鸣;用法律保障证券市场健康发展[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7 河北 张新奎 彭勇;net命令的另类用法[N];电脑报;2004年
8 边疆;旅游者用法律维护你的权益[N];广西日报;2000年
9 吴瑞景;用法律契约关系促企业三产发展[N];内蒙古日报(汉);2000年
10 记者 乐绍延;日本:用法律“号令”企业节能[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薇;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张颖;现代日语指示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王丽梅;《庄子》内篇思想与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4 刘安春;“一个”的用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张先坦;王念孙《读书杂志》语法观念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6 扎亚;汉蒙教育类成语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赖绍永;一类非线性波的控制及渐近稳定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8 福井启子;中日言语行为差异与心理交际距离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王丹;现代日语可能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高恒天;道德与人的幸福[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雪华;英语将来表达式及其教学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寿菊;现代工业设计理念及设计表达[D];重庆大学;2005年
3 金莲享;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朝鲜族女性小说的女性意识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4 徐利;对油画人物中眼睛表达方式的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5 徐信贵;行政立法中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张丹妮;视角与表达: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实性问题[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滕戟;英语非重读央元音的表达及推导[D];南开大学;2009年
8 姚贞;反抗与表达:张承志的文学创作道路[D];浙江大学;2007年
9 王译林;论装饰色彩的发展及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张海燕;公民政治表达自由正当性限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60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7605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