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汉日介词系统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17:45

  本文关键词:汉日介词系统的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汉日 介词 系统 对比研究


【摘要】: 现代语言学的研究证明,介词类型在语言学,特别是在语言类型学中有重要位置,而关于汉日语介词系统的比较研究尚属未被开发的研究领域,因而对汉日介词之间的异同进行比较,不仅有益于汉日介词各自的深入研究,而且将对两种语言的整体对比研究,两国语言学习者突破语言运用中的难点,并对日语和汉语教学有所贡献。 本文参考刘丹青的“语言类型学介词理论”,把现代汉语介词界定为“前置介词”,“后置介词”,“框式介词”三类的“附置词”;把日语介词(后置词)的标记形式界定为Ⅰ类后置词——部分格助词,Ⅱ类后置词——复合格助词二类。 同时,本文所参考“深层语义格”理论,将和介词相关联的“语义格”分为7个大类:主体;客体;系体;伴体;邻体;境事;因事。并在此基础上对汉日语介词重新进行整理归类,尝试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介词系统。 本文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回顾了前人的研究。 第二部分,结合深层语义格理论,从“前置介词”,“后置介词”,“框式介词”三个角度对汉语介词系统进行了考察分析和整理。 第三部分,结合深层语义格理论,从和复合格助词角度对日语介词系统进行了考察分析和整理。 第四部分,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汉日语介词系统进行了整体性的对比考察。通过对比分析,本文提出:汉日语介词与“格”概念并非一一对应。汉语有“抽象格”“形态格”两种格形态,而日语只有“形态格”一种格形态。汉语介词和日语后置词在语义功能上也并非一一对应,两者的总数量也颇为悬殊,汉语介词在语义表达上的分工要比日语来得更为细致和严密。汉语介词以前置介词为主要形式,后置介词和框式介词为辅;日语后置词则以Ⅰ类后置词(部分格助词)为主,Ⅱ类后置词(复合格助词)为辅。 第五部分主要为结论,以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语言类型学为理论指导,从语序角度的汉日介词对比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将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观察出“介词”在汉日两种语言中的具体活动情况,将具有更为广阔的研究前景和更为深远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36
【目录】:
  • 致谢词4-5
  • 内容摘要5-6
  • 日文摘要6-8
  • 1 引言8-16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8-9
  • 1.2 既往研究回顾9-11
  • 1.2.1 关于汉语介词的研究回顾9-10
  • 1.2.2 关于日语后置词的研究回顾10-11
  • 1.3 理论背景11-15
  • 1.4 介词在对比语言学及语言类型学中的意义和特点15-16
  • 2 现代汉语的介词系统16-35
  • 2.1 关于现代汉语介词的界定16
  • 2.2 现代汉语中的前置介词16-29
  • 2.3 现代汉语中的后置介词和框式介词29-35
  • 3 日语的介词(后置词)系统35-62
  • 3.1 关于日语介词的界定35-36
  • 3.2 日语中的Ⅰ类后置词—部分格助词36-48
  • 3.3 日语中的Ⅱ类后置词—复合格助词48-62
  • 4 汉语介词系统和日语后置词系统的对比分析62-77
  • 4.1 关于“格”和汉日介词的对应情况62-65
  • 4.2 汉日语介词系统的对比分析65-77
  • 4.2.1 汉日语介词的种类对比65-66
  • 4.2.2 汉日语介词的数量对比66-68
  • 4.2.3 汉日语介词的语义对比68-77
  • 4.2.3.1 标记施事格的汉日语介词70
  • 4.2.3.2 标记当事、感事、起事格等其他主体格的汉日语介词70-71
  • 4.2.3.3 标记受事格的汉日语介词71
  • 4.2.3.4 标记客事格的汉日语介词71-72
  • 4.2.3.5 标记结事格的汉日语介词72
  • 4.2.3.6 标记止事格的汉日语介词72
  • 4.2.3.7 标记系事格的汉日语介词72-73
  • 4.2.3.8 标记与事格的汉日语介词73
  • 4.2.3.9 标记同事格的汉日语介词73
  • 4.2.3.10 标记用事格的汉日语介词73-74
  • 4.2.3.11 标记源事、经事、向事格的汉日语介词74-75
  • 4.2.3.12 标记时间、空间格的汉日语介词75-76
  • 4.2.3.13 标记原因、目的格的汉日语介词76-77
  • 5 结语77-79
  • 参考文献79-80
  • 附录80-8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萌;韩国留学生汉语介词的使用偏误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启夏;汉日“时地格”介词短语的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92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792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c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