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中的色彩语的隐喻意义
本文关键词:中日文化中的色彩语的隐喻意义
【摘要】:中日文化中的色彩语的联想(隐喻)意义有相似性,但又有大相径庭之处。色彩语的联想与比喻离不开该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从色彩语的演变又可以窥视一个社会的发展。本文拟从历时与通时两个角度,考察中日文化中色彩语的联想与隐喻,以期对修辞的丈化本质与中日文化的异同有更深的了解。
【作者单位】: 河南洛阳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色彩语 联想 隐喻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色彩语的联想意义是以色彩对人的心理、生理所产生的效应及文化价值对色彩的影响为基础,通过联想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往往又是下意识的联系而构成的意义内容。由于视觉机能的一致性以及某些客观事物特征的相似性,不同语言中的色彩语的联想意义有重合之处。但由于不同民族、不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荣;动物的色彩语言[J];森林与人类;1997年02期
2 陈钦权;解析色彩语义[J];装饰;2003年06期
3 一颖;家居空间 色彩语言[J];中国建设信息;2000年16期
4 王雨中;木版油套绝版形式的创作[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年04期
5 刘虹;解析平面设计中的色彩语言[J];装饰;2003年04期
6 赵九杰;油画的色彩语言[J];美术观察;2002年01期
7 钱国英;;论俳句中色彩语的审美效应[J];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8 文孟君;莫言小说色彩词的运用[J];语文学刊;1993年02期
9 李荣启;论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语言[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7年02期
10 王宝桥;;产品的色彩语意[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红;;现代商品包装设计语义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2 孙潇;田鹏颖;;日本实现现代化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董双平;;Metaphorical Analysis of Cultural Images of Animal and Plant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庄丽媚;;当代语言哲学的隐喻研究及其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郭英珍;;隐喻的语用文化对比与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申淼;李福印;;Prince Died,What about Snow White——Metaphorical Analysi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胡永弘;;中日文化的习俗与社交礼仪研究[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俊;;简论空间概念隐喻[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宗法;;台湾文学创作的中外文化渊源[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10 任丽丽;;英语方位介词Up和Down的隐喻性扩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丁雷;让中日文化更好地交流和融合[N];大连日报;2008年
2 记者 何腾江 通讯员 陈程;中日文化交融 樱花南头绽放[N];中山日报;2009年
3 特约通讯员 张复生;中日文化遗产地震对策研讨会在成都召开[N];中国文物报;2009年
4 杨晓馨;浅谈中日文化之差异[N];山西日报;2009年
5 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 念忱;中日文化的交光互影[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叶渭渠;彼此包容 相互感动[N];人民日报;2005年
7 记者 杲文川;“中日文化与经济论坛”筹备会议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王筠;中日文化艺术交流的使者[N];市场报;2004年
9 ;心的期待 新的未来[N];国际商报;2007年
10 刘琼;近百项精彩活动基本确定[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庆勋;艾略特诗歌隐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马莉;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与诠释[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3 杨芸;汉语隐喻识别与解释计算模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赵亮;空间词汇系统的认知语义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5 王小潞;汉语隐喻认知的神经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赵宗金;心理学的意义空间[D];吉林大学;2008年
7 张作功;语义级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司建国;认知隐喻、转喻维度的曹禺戏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王霜梅;汉语定中结构的认知隐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邓耀臣;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中程式化序列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真珠;汉韩语“红”、“黄”、“白”、“黑”语素象征意义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郑琳;韩·中色彩语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金容勋;中韩色彩语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刘晓航;中日色彩语对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文杰;戴维森的隐喻意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高国栋;从悬鱼看中日文化的源流关系[D];鲁东大学;2012年
7 解丽媛;中日文化冲突及对中日两国关系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2年
8 万冰清;《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房子意象的隐喻意义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邓静妮;色彩语在松本清张的初期推理小说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娜;从认知学角度看俄汉语空间环境词汇的隐喻意义[D];内蒙古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06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906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