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发布时间:2021-06-05 15:55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随之也引发了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巨大变化。“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导致了“卖菜难”的问题;而流通中的多环节和高成本,提高了农产品售价,导致了“买菜贵”的问题;同时,目前食品安全状况也难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质,这些问题都是农产品流通不畅引起的。农产品流通问题是农业问题的核心,它不仅影响民众的日常消费,农民的增收,更影响我国农业经济持续稳健得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农超对接”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产品流通形式出现了。“农超对接”简化流通环节,节约成本,保证质量安全,实现了农户、超市和消费者的共赢。但是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影响该模式在某一具体区域内实施的因素的研究很少,不利于该模式的推广。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在基于对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农超对接”的产生背景、内涵、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再次,以安徽省为例,概述其“农超对接”发展现状,并运用SWOT法对影响其发展的各因素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以求找到适合安徽省实际情况的“农超对接”发展路径。最后,结合案例地区的评价结果以及在实施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主要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2 我国“农超对接”的历史溯源
2.1 “农超对接”产生的背景
2.1.1 农民增收陷入困境
2.1.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
2.1.3 超市竞争激烈
2.2 “农超对接”定义
2.3 “农超对接”的相关主体
2.3.1 农户
2.3.2 农民专业合作社
2.3.3 超市
2.3.4 消费者
2.4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
2.4.1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理论研究
2.4.2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实践应用
3 “农超对接”相关理论研究及应用
3.1 农产品供应链理论
3.1.1 供应链
3.1.2 农产品供应链
3.2 交易费用理论研究及应用
3.2.1 研究概述
3.2.2 理论应用
3.3 利益分配理论研究及应用
3.3.1 研究概述
3.3.2 理论应用
4 安徽省“农超对接”SWOT分析
4.1 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概况
4.2 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的SWOT定性定量分析
4.2.1 SWOT分析法简介
4.2.2 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的定性分析
4.2.3 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的定量分析
4.3 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路径分析
5 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5.1 安徽省现行“农超对接”存在的问题
5.2 促进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的有关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演化趋势及其启示[J]. 肖文金,陈海波. 江汉论坛. 2011(10)
[2]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影响因素分析[J]. 李莹,杨伟民,张侃,胡定寰. 农业技术经济. 2011(05)
[3]关于对农民收入偏低问题的探讨[J]. 汪爱春. 甘肃农业. 2011(04)
[4]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模型研究[J]. 曾明星,杨宗锦. 华东经济管理. 2011(03)
[5]农超对接的合作模式探讨[J]. 花永剑. 北方经济. 2010(17)
[6]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自建可追溯系统研究[J]. 邱祝强,王菲,张智勇. 广东农业科学. 2010(04)
[7]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发展趋势展望[J]. 张浩,安玉发. 农业展望. 2010(01)
[8]“农超对接”是我国农产品流通方式的一次创新[J]. 姜增伟. 农村工作通讯. 2009(24)
[9]沃尔玛:“农超对接”的“五赢”效应[J]. 林波. WTO经济导刊. 2009(12)
[10]基于品牌战略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J]. 李小雪,唐立新.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09(05)
博士论文
[1]基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及其信息平台研究[D]. 胡莲.同济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农资企业在农技推广中的SWOT分析[D]. 何忠献.湖南农业大学 2012
[2]基于合作博弈的农超对接利益分配问题研究[D]. 殷丽玲.北京交通大学 2011
[3]农超对接:农民增收的市场化新路径[D]. 曾祥明.中央民族大学 2010
[4]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研究[D]. 雷蕾.北京交通大学 2008
[5]巴彦淖尔市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证分析[D]. 常颖.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12466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主要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2 我国“农超对接”的历史溯源
2.1 “农超对接”产生的背景
2.1.1 农民增收陷入困境
2.1.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
2.1.3 超市竞争激烈
2.2 “农超对接”定义
2.3 “农超对接”的相关主体
2.3.1 农户
2.3.2 农民专业合作社
2.3.3 超市
2.3.4 消费者
2.4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
2.4.1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理论研究
2.4.2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实践应用
3 “农超对接”相关理论研究及应用
3.1 农产品供应链理论
3.1.1 供应链
3.1.2 农产品供应链
3.2 交易费用理论研究及应用
3.2.1 研究概述
3.2.2 理论应用
3.3 利益分配理论研究及应用
3.3.1 研究概述
3.3.2 理论应用
4 安徽省“农超对接”SWOT分析
4.1 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概况
4.2 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的SWOT定性定量分析
4.2.1 SWOT分析法简介
4.2.2 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的定性分析
4.2.3 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的定量分析
4.3 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路径分析
5 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5.1 安徽省现行“农超对接”存在的问题
5.2 促进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的有关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演化趋势及其启示[J]. 肖文金,陈海波. 江汉论坛. 2011(10)
[2]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影响因素分析[J]. 李莹,杨伟民,张侃,胡定寰. 农业技术经济. 2011(05)
[3]关于对农民收入偏低问题的探讨[J]. 汪爱春. 甘肃农业. 2011(04)
[4]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模型研究[J]. 曾明星,杨宗锦. 华东经济管理. 2011(03)
[5]农超对接的合作模式探讨[J]. 花永剑. 北方经济. 2010(17)
[6]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自建可追溯系统研究[J]. 邱祝强,王菲,张智勇. 广东农业科学. 2010(04)
[7]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发展趋势展望[J]. 张浩,安玉发. 农业展望. 2010(01)
[8]“农超对接”是我国农产品流通方式的一次创新[J]. 姜增伟. 农村工作通讯. 2009(24)
[9]沃尔玛:“农超对接”的“五赢”效应[J]. 林波. WTO经济导刊. 2009(12)
[10]基于品牌战略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J]. 李小雪,唐立新.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09(05)
博士论文
[1]基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及其信息平台研究[D]. 胡莲.同济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农资企业在农技推广中的SWOT分析[D]. 何忠献.湖南农业大学 2012
[2]基于合作博弈的农超对接利益分配问题研究[D]. 殷丽玲.北京交通大学 2011
[3]农超对接:农民增收的市场化新路径[D]. 曾祥明.中央民族大学 2010
[4]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研究[D]. 雷蕾.北京交通大学 2008
[5]巴彦淖尔市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证分析[D]. 常颖.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12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3212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