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本市场应计异象存在性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3 10:15
公司盈余中的应计项目被市场错误定价,形成了会计应计与未来股票投资回报率相反的关系,投资者可以利用二者负相关的特点,结合会计应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买入低应计公司,卖出高应计公司股票,从而获取超额投资收益,这就是应计异象。应计异象由Sloan在1996年对美国资本市场的研究中首次提出,随后十几年间有数位学者对多个成熟资本市场进行了相关的检验及深入研究。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为研究对象,沿用Sloan的方法,把公司盈余分为会计应计项目与现金流量两部分,发现现金流量的持续性高于会计应计。然后按照Sloan的思路构造这样的投资策略:买入低应计公司股票,并且卖出高应计公司股票,结果发现未能获得累计超额回报。出于稳健性的考虑,本文对样本中的亏损公司进行了剔除后,按照同样的套利投资策略,结果得到的超额回报率较剔除前显著上升。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解释应计异象的角度归纳
为了进一步的说明,下文继续将年度累计超额收益率具体化到每个月度,把最低应计组和最高应计组,分别在2007、2008、2008的12个月的累计超额投资收益情况进行描述,如图5一1、5一2、5一3所示。图5一1最低、最高应计组在2007年各月累计超额收益率
~叫卜~最低应计姐~.-最高应计组图5一3最低、最高应计组在2009年各月累计超额收益率以上报告的是3年共涉及36个月度收益率的折线图。如果像Sloan研究结果那样,最低应计组累计超额收益率高,而最高应计组累计超额收益率第,那么代表最低应计组的菱形折线应该普遍高于代表最高应计组的方形折线。但从以上3年结果来看,两条折线均没有出现这样的走势。观察2007年,有3个月度数据显示,方形折线(最高应计组)的收益率明显高于菱形折线(最低应计组),且变动幅度较大,然而到年报公布后的第10个月一第16个月,最低应计组的超额收益率高于最高应计组。这样的情况,到2008年并没有得到持续。在2008年观察数据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业绩预告对中国股市有效性的影响——基于应计异象的实证检验[J]. 宋云玲,罗玫.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2)
[2]应计异象研究综述及启示[J]. 罗绍德,李愈婷.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06)
[3]应计盈余的计量比较及对资产负债表法的质疑[J]. 纪茂利.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9(05)
[4]A股公司的应计异象[J]. 宋云玲,李志文. 管理世界. 2009(08)
[5]中国资本市场应计异象存在性研究——基于沪深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樊行健,刘浩,郭文博. 会计之友(中旬刊). 2009(06)
[6]盈余中现金流成分的分解及其持续性研究[J]. 石晓乐,陈小悦. 中国会计评论. 2009(02)
[7]中国资本市场应计异象问题研究——基于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全新视角[J]. 樊行健,刘浩,郭文博. 金融研究. 2009(05)
[8]中国上市公司盈余和盈余构成的错误定价——来自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 李志文,宋云玲. 中国会计评论. 2009(01)
[9]信息可靠性、企业成长性与会计盈余持续性[J]. 彭韶兵,黄益建,赵根. 会计研究. 2008(03)
[10]资产负债项目可靠性、盈余持续性及其市场反应[J]. 张国清,赵景文. 会计研究. 2008(03)
博士论文
[1]应计异象:存在性与成因[D]. 郭文博.西南财经大学 2009
[2]中国A股上市公司应计质量实证研究[D]. 田静.厦门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我国资本市场应计异象存在性问题实证研究[D]. 洪昀.湖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66094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解释应计异象的角度归纳
为了进一步的说明,下文继续将年度累计超额收益率具体化到每个月度,把最低应计组和最高应计组,分别在2007、2008、2008的12个月的累计超额投资收益情况进行描述,如图5一1、5一2、5一3所示。图5一1最低、最高应计组在2007年各月累计超额收益率
~叫卜~最低应计姐~.-最高应计组图5一3最低、最高应计组在2009年各月累计超额收益率以上报告的是3年共涉及36个月度收益率的折线图。如果像Sloan研究结果那样,最低应计组累计超额收益率高,而最高应计组累计超额收益率第,那么代表最低应计组的菱形折线应该普遍高于代表最高应计组的方形折线。但从以上3年结果来看,两条折线均没有出现这样的走势。观察2007年,有3个月度数据显示,方形折线(最高应计组)的收益率明显高于菱形折线(最低应计组),且变动幅度较大,然而到年报公布后的第10个月一第16个月,最低应计组的超额收益率高于最高应计组。这样的情况,到2008年并没有得到持续。在2008年观察数据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业绩预告对中国股市有效性的影响——基于应计异象的实证检验[J]. 宋云玲,罗玫.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2)
[2]应计异象研究综述及启示[J]. 罗绍德,李愈婷.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06)
[3]应计盈余的计量比较及对资产负债表法的质疑[J]. 纪茂利.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9(05)
[4]A股公司的应计异象[J]. 宋云玲,李志文. 管理世界. 2009(08)
[5]中国资本市场应计异象存在性研究——基于沪深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樊行健,刘浩,郭文博. 会计之友(中旬刊). 2009(06)
[6]盈余中现金流成分的分解及其持续性研究[J]. 石晓乐,陈小悦. 中国会计评论. 2009(02)
[7]中国资本市场应计异象问题研究——基于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全新视角[J]. 樊行健,刘浩,郭文博. 金融研究. 2009(05)
[8]中国上市公司盈余和盈余构成的错误定价——来自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 李志文,宋云玲. 中国会计评论. 2009(01)
[9]信息可靠性、企业成长性与会计盈余持续性[J]. 彭韶兵,黄益建,赵根. 会计研究. 2008(03)
[10]资产负债项目可靠性、盈余持续性及其市场反应[J]. 张国清,赵景文. 会计研究. 2008(03)
博士论文
[1]应计异象:存在性与成因[D]. 郭文博.西南财经大学 2009
[2]中国A股上市公司应计质量实证研究[D]. 田静.厦门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我国资本市场应计异象存在性问题实证研究[D]. 洪昀.湖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66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3566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