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阿克苏棉花“保险+期货”精准扶贫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04 12:59
  近年来,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国家从政策层面取消了一部分农产品的价格补贴,使得农业生产者不能从容应对农产品价格频繁波动带来的风险,对农业生产者生产再经营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同年,国家开始尝试引导“保险+期货”创新试点项目,允许农产品价格风险通过期货市场得到有效的风险分散。自2016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提出要大力推广“保险+期货”模式,“保险+期货”模式通过改变原有的农产品价格风险转移方式和农产品补贴方式,在支农惠农和助力精准扶贫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促进了农产品价格机制的完善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收入。随着金融市场的变化,保险产品和金融衍生工具创新不断,虽然理论界分别对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保险+期货”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利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对具有代表性的模式进行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对现行模式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保险+期货”模式的全面推广提出理论和实务上的操作指导。本文在对全国“保险+期货”试点的发展情况以及开展“保险+期货”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结合20...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及框架
    1.5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2章 我国“保险+期货”模式发展现状
    2.1 我国开展“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情况
    2.2 “保险+期货”模式产生的必要性
    2.3 “保险+期货”模式推行的可行性
第3章 阿克苏棉花“保险+期货”试点案例介绍
    3.1 试点背景
    3.2 试点项目参与主体概况
    3.3 项目方案主要内容
        3.3.1 项目运行模式
        3.3.2 保险产品情况
        3.3.3 场外期权产品情况
第4章 阿克苏棉花“保险+期货”试点案例分析
    4.1 具体期权头寸的风险对冲情况
    4.2 项目最终赔付情况
    4.3 试点项目的实施效果
        4.3.1 棉农有效规避棉花价格波动风险
        4.3.2 完善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
        4.3.3 试点项目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
    4.4 试点项目存在的不足
        4.4.1 棉农缺乏价格风险规避意识
        4.4.2 财政资金缺位制约项目长期推广
        4.4.3 风险管控衔接机制不完善
第5章 推动“保险+期货”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5.1 政府三方联动提升农户的参保意识
    5.2 政策性农险推动长效的财政补贴机制
    5.3 监管部门联动三方健全风险管控机制
    5.4 健全风险自担的价格发现机制
    5.5 探索“保险+期货+信贷+订单”创新模式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农产品市场风险变化与新型防控体系建设[J]. 安毅,方蕊.  经济纵横. 2018(10)
[2]我国期货市场利用“保险+期货”服务农民的模式研究[J]. 马晓旭,熊琼,王硕洁.  中国证券期货. 2018(03)
[3]基于几何平均亚式期权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J]. 姚远,李光举.  系统管理学报. 2018(03)
[4]河南省农业经营现状、问题及最优规模研究——基于豫西南11县(市)217户问卷调查[J]. 吴银豪.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7(06)
[5]“保险+期货”试点效果评估及建议[J]. 朱俊生,叶明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7(08)
[6]我国农业保险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连接机制研究——以“保险+期货”为例[J]. 蔡胜勋,秦敏花.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03)
[7]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及其在价格机制改革中的作用[J]. 李亚茹,孙蓉.  保险研究. 2017(03)
[8]农业保险定价方式创新研究——农产品价格保险期权定价方法探析[J]. 宁威.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6(10)
[9]内蒙古农业保险绩效评价——从农户角度分析[J]. 张娜,姬便便.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6(10)
[10]保险与期货对接服务农业风险管理的模式分析[J]. 秦萍.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6(09)



本文编号:3669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3669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7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