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历以宁经济文

发布时间:2016-06-19 17:06

  本文关键词: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协调的理论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参考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历以宁经济文

历以宁经济文选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农业(林业)的发展和改革、中国发展问题以及发展中的政策问题的研究等。

历以宁经济文选 本书目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协调的理论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参考意义
 从微观经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看社会主义经济失衡的原因
 所有制改革和股份企业的管理
 经济改革与廉政建设
 金融立法与金融体制改革
 论投资、融资体制改革
 投资基金法律制度
 中国股份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经济改革——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
 即使面临困难,中国经济仍应在改革中前进
中国农业(林业)的发展和改革
 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思考
 森林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中的十个问题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考
中国发展问题以及发展中的政策问题的研究
 论资本密集型经济和劳动密集型经济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产业结构调整的国内资金来源
 比较经济史研究与中国的现代化
 转型发展问题探讨
 简论“可持续发展的gdp核算”
 论我国次发达地区的后发性优势
 挑战·机遇·经济转型
 企业是经济转型的主体
 探究当前就业压力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文化、教育、意识形态领域内涉及经济问题的研究
 经济学的争鸣与繁荣
 中国企业家的忧患意识
 文化经济学的探索
 关于企业文化
 教育投资与效率
 邓小平管理思想是建立当代中国管理学的指南——《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管理学》前言
 铁路与市场经济
后记

历以宁经济文选 文章节选

《厉以宁经济文选》内容简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虽然我大学毕业后一直留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经济史经济学说史教研室工作,但我很少涉及中国经济的现实问题,经济史和经济学说史是我的研究方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的形势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气氛也改变了,适合于教学和科研了。从这时起,除了继续在校内讲授经济史和经济学说史方面的课程外,我有更多的机会到各地进行考察,于是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为我的重点工作。从1979年到现在,我写了不少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有关的文章。应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之约,我选出了30篇文章,编成文集,作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60周年的祝贺和纪念。

历以宁经济文选 相关资料

插图:下面让我们再考察一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灵活性”问题。这是一个既涉及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又涉及国家如何运用利息率和信贷等经济杠杆来调节宏观经济和社会资金流向的问题。只要每一个社会主义企业确实拥有、并有权支配自留资金,可以利用自留资金进行投资,那么,由于有差别的利润率和利息率的存在,企业必将根据自身对于“灵活性”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提供“灵活性”的方式。尽管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不一定会出现资本主义经济中那么多样化的资产选择形式(即社会主义企业不一定能够把资金自由转为各种预期利润率较高的资产形式),但企业至少可以根据自身对“灵活性”的需要,在诸如保留现金、存入银行、扩大再生产或其他合乎规定的处理自留资金的方式中选择一种。在这种选择中,利息率并不是主要因素,更不可能成为唯一因素。所以,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管理部门除了有必要认识利息率和信贷杠杆在经济调节中的作用外,还应当了解这种杠杆的局限性。否则,就不可能使宏观意义上的对货币供应量的管理同微观意义上的企业对自留资金的处置方式保持协调。对两种就业(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和两种工资制度(黏性工资制度和弹性工资制度)的分析,以及这种分析对于说明宏观经济均衡与不均衡的意义,是希克斯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特征的说明和对凯恩斯经济学体系的批评的一个重要方面。尽管社会主义就业制度和工资制度的性质不同于资本主义,但是,两种就业并存和两种工资制度并存的现象都同样存在着。这些现象的存在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协调的影响,主要不在于由此造成的人们对于就业选择的考虑和对于工资差别的计较。虽然这是事实,也可能产生某种影响,但这毕竟只是个人决策,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各个决策层次中,相对而言还是次要的。主要的问题依然是总需求变动同就业量变动之间的关系,是工资变动趋势同价格变动趋势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要这样来理解呢?这是因为,假定社会主义社会中一部分人的就业和工资是固定性质的(就业不受国民经济停滞或总需求下降影响;工资收入不因总收入的减少而减少),又假定社会主义社会中一部分商品的价格是按一定幅度浮动的价格或自由价格,那么,在这种条件下,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就存在着不协调的可能,因为并不只是非固定性质的就业者或弹性工资收入者所在的部门或企业才生产非固定价格的商品;也并不只是固定性质的

历以宁经济文选 作者介绍

厉以宁,,汉族,江苏省仪征市人,1930年11月出生于南京,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留校工作至今,历任资料员、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5~1992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主任;1993~1994年任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1995~2004年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2005年以后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曾任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目前还担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1998年获香港理工大学授予的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年);
《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
《经济学的伦理问题》(三联书店,1995年);
《转型发展理论》(同心出版社,1996年);
《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
《罗马-拜占庭经济史》(商务印书馆,2006年);
《论民营经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厉以宁改革论集》(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
《厉以宁自选集》(学习出版社,2008年)等。

历以宁经济文选        




  本文关键词: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协调的理论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参考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9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59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2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