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微观产能利用对我国宏观资金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6-06-24 21:02

  本文关键词:微观产能利用对我国宏观资金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09年

微观产能利用对我国宏观资金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刘林  

【摘要】: 本文通过对经济波动环境下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分析,揭示了宏观资金流动性波动的微观形成诱因及演化规律。首先,本文对1999年至2008年我国资金流动性与制造业各行业产能利用率序列进行测度。继而利用频谱分析对资金流动性与制造业各行业产能利用率的周期波动特征以及两者的波动关系进行测定。为了建立微观个体行为与宏观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本文借鉴合成指数的方法,把利用互谱分析得到的具有相似波动特征的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合成为一个指数,探讨合成后的指数与宏观资金流动性波动之间可能存在的影响关系。为了验证微观产能利用率是宏观资金流动性波动的重要原因,分别对资金流动性与固定资产投资的时间序列Granger因果关系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与产能利用率的面板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最后,通过建立宏观资金流动性与制造业产能利用合成指数的马尔可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MSVAR)模型分析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产能利用率的变化是如何影响资金流动性的波动的,从而阐述了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对资金流动性的传导机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24;F424
【目录】:

  • 内容提要4-7
  • 前言7-9
  • 第一章 有关资金流动性与产能利用的文献综述9-23
  • 1.1 资金流动性问题的研究进展9-14
  • 1.1.1 流动性过剩的概念9-12
  • 1.1.2 资金流动性波动的成因12-14
  • 1.2 资金流动性波动的微观成因的研究14-16
  • 1.3 产能利用与厂商投资行为方面的研究16-18
  • 1.4 资金流动性与厂商投资行为方面的研究18-20
  • 1.5 论文研究的问题及主要方法20-23
  • 1.5.1 论文研究的问题20-21
  • 1.5.2 论文研究方法21-23
  • 第二章 资金流动性与产能利用关系的理论分析23-36
  • 2.1 投资波动下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形成分析23-28
  • 2.2 产能利用决定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分析28-36
  • 2.2.1 新古典投资理论28-30
  • 2.2.2 调整成本理论30-31
  • 2.2.3 产能利用与投资水平的决定31-36
  • 第三章 产能利用、资金流动性的测度36-50
  • 3.1 产能利用率的测度36-42
  • 3.1.1 峰值法原理39-41
  • 3.1.2 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测度结果41-42
  • 3.2 我国制造业产能利用波动特征分析42-45
  • 3.3 资金流动性波动的表现及测度45-47
  • 3.4 经济波动下资金流动性和产能利用初步分析47-50
  • 第四章 资金流动性与产能利用率周期波动的关联性50-65
  • 4.1 基于谱分析的资金流动性与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周期性特征50-54
  • 4.1.1 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估计方法50-52
  • 4.1.2 资金流动性与制造业产能利用的周期特征52-54
  • 4.2 基于互谱分析的资金流动性与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波动关系54-59
  • 4.2.1 互谱分析原理54-56
  • 4.2.2 资金流动性与产能利用周期波动的时差关系56-59
  • 4.3 行业产能利用率的宏观合成分析59-65
  • 第五章 资金流动性与产能利用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65-85
  • 5.1 资金流动性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因果关系检验65-71
  • 5.1.1 资金流动性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协整检验及ECM 模型65-68
  • 5.1.2 资金流动性与固定资产投资的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68-71
  • 5.2 产能利用与固定资产投资关系检验71-85
  • 5.2.1 产能利用率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理论模型71-75
  • 5.2.2 产能利用与投资面板单位根检验过程及结果75-77
  • 5.2.3 产能利用率与固定资产投资的面板数据协整检验77-81
  • 5.2.4 固定资产投资与产能利用面板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81-85
  • 第六章 微观产能波动对资金流动性的传导效应分析85-99
  • 6.1 资金流动性与产能利用合成指数的MSVAR 模型85-89
  • 6.2 MSVAR 模型估计原理89-92
  • 6.3 资金流动性与产能利用合成指数的MSVAR 模型估计结果92-99
  • 结论99-101
  • 参考文献101-113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113-114
  • 后记114-115
  • 中文摘要115-118
  • ABSTRACT118-12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震;张惠;;解决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根本——改善金融生态[J];财经科学;2006年07期

    2 孙建潮;;基于宏观角度的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分析[J];财经科学;2006年07期

    3 连建辉;翁洪琴;;银行流动性过剩:当前金融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J];财经科学;2006年04期

    4 董积生;戴鉴雄;;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因考察[J];财经科学;2007年01期

    5 刘锡良;董青马;王丽娅;;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再认识[J];财经科学;2007年02期

    6 杨珂;;基于不同视角对中国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分析[J];财经科学;2007年07期

    7 田素华;;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与潜在风险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4期

    8 高铁梅,孔宪丽,刘玉;中国钢铁工业景气指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11期

    9 董积生;;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06年09期

    10 汪洋;;中国M_2/GDP比率问题研究述评[J];管理世界;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援亚;;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金融结构优化[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易行健,谢识予,刘宗华;我国的M_1/M_2(1978-2002):长期趋势、水平与周期波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11期

    3 董积生;;银行体系流动性发展趋势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樊潇彦;中国工业资本收益率的测算与地区、行业结构分析[J];世界经济;2004年05期

    5 李涛;;我国流动性过剩实质分析及对策研究[J];华北金融;2007年05期

    6 何枫,冯宗宪,曾凡银;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的产业发展及其升级战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蔡盈;奚玮;;我国货币政策中利率传导机制的障碍分析[J];北方经济;2005年14期

    8 单俏颖;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朱新梅;;重构政府与公立高校之间的法律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聂佳;中国农民集体土地产权配置的实证辨析[J];商业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飞;郑江淮;;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经验研究综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肖文海;;国有部门改革、劳动力市场障碍与自我就业:理论与经验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宏瑾;高晓红;纪淼;;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的收入与消费[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罗光强;曾福生;曾伟;;产业结构变迁对湖南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崔玉平;;公共教育支出的经济价值[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7 吴克明;;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上升[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米传民;刘思峰;江可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研究[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韩平;李斌;崔永;;我国M_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货币供应量与政策选择[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10 吕江林;;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否应对股价变动做出反应?[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才林;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高俊勇;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投资银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姜新;中国金融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姚耀军;转型中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胡振华;货币供求和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中南大学;2002年

    6 胡放之;中国经济起飞阶段的工资水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窦晴身;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8 吴青;外资与货币政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9 刘颖;大物流工程项目类制造系统及其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10 罗松山;投资基金与金融体制变革[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健;开放市场环境下的中国银行业风险与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陈雄兵;沪深股市“周内效应”的实证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宋红玉;证券市场风险度量与分析[D];天津大学;2004年

    4 何苗;金融创新与我国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D];河海大学;2007年

    5 彭志超;海南农村经济增长中的金融发展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6 许宁;我国股票市场外部影响因素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05年

    7 康书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动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8 闫志刚;中国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9 魏翔;我国寿险市场的因素分析与发展预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10 倪德锋;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和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建辉;翁洪琴;;银行流动性过剩:当前金融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J];财经科学;2006年04期

    2 孙建潮;;基于宏观角度的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分析[J];财经科学;2006年07期

    3 刘震;张惠;;解决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根本——改善金融生态[J];财经科学;2006年07期

    4 董积生;戴鉴雄;;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因考察[J];财经科学;2007年01期

    5 杨珂;;基于不同视角对中国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分析[J];财经科学;2007年07期

    6 何维达,何昌;当前中国三大产业安全的初步估算[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2期

    7 曹建海;我国重复建设的形成机理与政策措施[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4期

    8 刘培林;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损失[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9 李成;郝俊香;;基于金融安全的资本流动:理论解读与中国实证[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8期

    10 魏后凯;中国制造业集中与市场结构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晓芳;我国转轨时期财税政策效应及最优宏观税负水平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繁梅;我国工业市场结构与过剩产能关系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2 唐吉洪;基于企业竞争性策略的产能过剩形成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建辉;翁洪琴;;银行流动性过剩:当前金融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J];财经科学;2006年04期

    2 孙建潮;;基于宏观角度的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分析[J];财经科学;2006年07期

    3 刘震;张惠;;解决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根本——改善金融生态[J];财经科学;2006年07期

    4 李洪慈;论我国当前超额货币供应与潜在的结构性通胀压力[J];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04期

    5 孙健,辛然;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原因探析[J];财经研究;2002年03期

    6 伍志文,鞠方,赵细英;我国银行存差扩大成因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4期

    7 汪军红;李治国;;产业结构变动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之谜[J];财经研究;2006年09期

    8 张学陶;童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实证分析与风险资本计量[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3期

    9 田素华;;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与潜在风险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4期

    10 李成;姜柳;;从汇率制度视角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J];金融论坛;2006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信;必须加强资产的流动性管理[J];农村金融研究;1990年02期

    2 王慧;专业银行应健全资产负债管理体制[J];武汉金融;1990年02期

    3 张立群;;资金流动性过剩、资本市场发展与宏观经济的稳定[J];中国金融;2007年10期

    4 刘合松;;湖北农行资金流动性风险调研报告[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7年12期

    5 王惠民;白明星;;现行股票资金申购制度下跨市场资金流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J];河北金融;2008年02期

    6 王国刚;;“全球流动性过剩”命题缺乏基本论证[J];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54期

    7 何国蓉;;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促进资金良性循环[J];四川林业科技;2010年06期

    8 一舟;专业银行企业化经营中的资产负债管理[J];武汉金融;1988年04期

    9 屠雯;;资金流动性过剩与宏观经济的稳定——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 张立群[J];中国有色金属;2007年08期

    10 王超;;流动性过剩时代将会终结吗?[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树成;;五年来宏观调控的历程和经验[A];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文集[C];2009年

    2 钟云燕;;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评价[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义刚;;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宏观经济发展成就的反思[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黄钰;李军;吴弘;;上海离岸金融市场法制保障研究[A];2010年政府法制研究[C];2010年

    5 ;2009年重点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经营状况[A];中国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2009-2010)[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晨昱;[N];现代物流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谢诚;[N];证券日报;2011年

    3 ;[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本报记者 曹元;[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5 银泰证券;[N];中国证券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赵慧;[N];中国会计报;2009年

    7 太平洋证券 周雨;[N];中国证券报;2009年

    8 国金证券研究所 陶敬刚 徐炜 王晓辉;[N];证券时报;2010年

    9 海通证券 杨洋;[N];中国证券报;2008年

    10 叶檀;[N];现代物流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林;微观产能利用对我国宏观资金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2 何彬;基于窖藏行为的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其波动性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8年

    2 唐怀立;金融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方一;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体制改革的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4 张焱;中国传媒上市公司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朱维英;光大银行郑州分行的存贷比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姜山;基于死亡风险下的联合养老金基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冯谦;民生银行现金管理产品体系及其业务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蒋伟;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顾金敏;邱博公司营运资本管理问题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方倩;私募基金监管法律制度之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微观产能利用对我国宏观资金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1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61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7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