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期刊研究的途径与趋势——评《扬子江评论》“名刊观察”等栏目
本文关键词:当代文学期刊研究的途径与趋势——评《扬子江评论》“名刊观察”等栏目
【摘要】:当代文学期刊研究对不同时段的考察有不同的理论预设,多采取个案研究。从作者、编辑或读者入手考察期刊与政治或经济缠绕形成的文学环境,至今不乏机械的研究路径,本文试以《扬子江评论》"名刊观察"等栏目为对象考察近年来的研究得失与趋势。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新文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当代文学期刊研究 《扬子江评论》
【分类号】:I206.7
【正文快照】: 文学史研究受文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理论译介的诱导而聚焦于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于是兴起了以大众传媒为对象的文学传媒研究。这一研究为文学史开疆辟土,形成了某些固定的理论预设与研究切口,本文以《扬子江评论》为对象透视当代文学期刊研究近年来的途径与趋势。《扬子江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俊;;《人民文学》与“国家文学”——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制度设计[J];扬子江评论;2007年01期
2 何言宏;;出版主导的文学操作——对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一种回望[J];扬子江评论;2007年02期
3 李洱;;向宗仁发们致敬[J];扬子江评论;2007年02期
4 杨斌华;;文学杂志的评价怪圈及其他[J];扬子江评论;2007年06期
5 刘晓南;;从《收获》五十周年纪念刊看《收获》的危机[J];扬子江评论;2008年01期
6 周根红;;媒介互动与《当代》的转型[J];扬子江评论;2008年02期
7 徐阿兵;;十字路口的徘徊——近期《人民文学》的调整和去向问题[J];扬子江评论;2008年02期
8 章妮;;渐行渐浓的“上海味”——八十年代《上海文学》的上海想像[J];扬子江评论;2008年02期
9 文宗理;;《十月》与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J];扬子江评论;2008年03期
10 周伦佑;;先锋的历程——《非非》杂志20年风雨历程回顾[J];扬子江评论;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涛;徐芳;;伦理观念与译者的操纵[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王列生;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发展中的知识综合姿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王秀涛;;矛盾的稿酬制度与当代文学生态[J];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02期
4 常芳芳;;“和而不同”视野下的认知和谐——谈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的关系问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罗明;;论文化产业的“原创精神生产”与资助服务[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周晓风;;“汉语新文学”与当代文学研究新视野[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孔小彬;;文学期刊与打工文学的生产[J];创作评谭;2011年01期
8 黄平;;“为人性美好而文学”——吴俊学术思想述评[J];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05期
9 杨扬;;《扬子江评论》五年印象[J];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06期
10 周根红;;文化症候与《收获》的影视趣味[J];东方丛刊;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志钧;;文化生态与文艺生态危机探因[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继霞;百年回族文学价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朵宸颉;阿拉伯诗坛新生代:追求自我实现的“边际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王天红;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红燕;任璧莲小说中的身份焦虑[D];苏州大学;2011年
5 王倩;大众传媒语境下儿童文学传播障碍归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郝魁锋;先锋之后的文学踪迹[D];河南大学;2012年
7 杨蓉蓉;学府内外[D];复旦大学;2006年
8 吕海琛;解构与重建—十七年文学中的伦理嬗变[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建青;晚清儿童文学翻译与中国儿童文学之诞生[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张善姬;戴厚英文学中人与时代的互相关系[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梅;与面具共舞[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妍;巴金主编《收获》杂志的编辑活动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3 柳士安;关于《文艺报》中少数民族文艺相关信息的研究(1949—1989年)[D];暨南大学;2011年
4 李彩思;文学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理解与误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子跃;电子时代的文学媒介场构成论[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旭东;论路遥小说的叙事障碍[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俊佳;“《废都》现象”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丁月梅;从《收获》的传播看网络时代文学期刊的生存现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卞艳坤;《人民电影》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小燕;晚生代的文化身份与边缘叙事[D];厦门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兴春;给《十月》捡回个“烫山药”[J];编辑之友;2000年01期
2 蔡葵;雷达;白烨;;新旧交替 喜忧并存——“长篇小说现状”对话录[J];出版广角;1996年01期
3 李巍;;刊名:期刊吆喝一种[J];出版广角;1997年05期
4 黄宾堂;;文学与精神同在——主编《青年文学》的一些感想[J];出版广角;1998年06期
5 阿正;张胜友;安波舜;;张胜友、安波舜、阿正三人谈——畅销书的内涵与运作(上)[J];出版广角;1999年02期
6 萧元;;发展才是硬道理——《芙蓉》改版一周年记[J];出版广角;2000年05期
7 刘健屏;;“五朵金花”书市飘香[J];出版广角;2000年11期
8 闻立;;走向市场[J];当代;2000年02期
9 吴义勤;难度·长度·速度·限度——关于长篇小说文体问题的思考[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4期
10 程光炜;《文艺报》“编者按”简论[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迎春;建国初期《文艺报》研究(1949—1957)[D];河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菁频;;近三十年中国古代家族文学研究综述与展望[J];中州学刊;2010年02期
2 杨国良;;胡适个案研究的历程[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梁永雪;;《马氏文通》代字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07年25期
4 赵思运;;诗人个案研究中的文献—发生学方法[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姚韫;;新时期以来何其芳研究综述[J];沈阳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罗宗强;;明代文学思想个案研究的整体观照[J];文学遗产;2011年03期
7 李鹏;史学赵翼与文学赵翼:学者身份和诗人身份互动的个案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维洞;;《艰难的现代——中国现代诗歌特征性个案研究》一书出版[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姚小鸥;个案研究与宏观把握[J];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02期
10 周志雄;;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J];沈阳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思运;;诗人个案研究中的文献—发生学方法[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邓经武;;论郭沫若的“创造”情结——人类文化学的个案研究[A];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C];2000年
3 吕靖波;;2006年明代诗歌研究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4 田泥;;《典型文坛》:另类的文学史[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5 陈言;;《大东亚文学》在沦陷区——日本侵华时期中日文化“交流”个案研究[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3期(总第104期)[C];2011年
6 王先霈;;“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学术研讨会闭幕词[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荣清;;论先秦石鼓诗歌与保护lg渭流域生态环境[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葵;有价值的个案研究[N];文艺报;2006年
2 王海光;学养絮谈[N];学习时报;2010年
3 丁杨;没什么能减缓阅读的脚步[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李丽;“五四文学”精神的再度高扬[N];文学报;2005年
5 中国人民大学 张国风;正视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陈辽;建构华文文学研究的新平台[N];文艺报;2004年
7 李伟 文;王春林:思想在人生边上[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周玉宁;寒地黑土文学的读解[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聂友军;新泉之涌于渊深[N];苏州日报;2006年
10 张学义;《认同与互动》以出版视角观照五四新文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献力;明清古诗选本个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郭杨;林译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赵思运;何其芳精神人格演变解码[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高杰;中国现代作家日记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赵义山;明散曲史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白晓萍;宋南渡初期诗人群体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严金东;自得: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个案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唐小林;现代汉语诗学与基督教[D];四川大学;2004年
9 凌郁之;走向世俗[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陈国安;清代诗经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文化学方法论与新文学流派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罗世琴;傅氏家风及傅玄傅咸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梁海燕;舞曲歌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郭丽平;林语堂翻译《浮生六记》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卢毅;两汉抒情言志赋与士人心态[D];西藏民族学院;2008年
6 宗敏;元明清叙事文学中的复仇主题[D];复旦大学;2008年
7 焦海民;牛弘研究——隋唐士族文学个案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8 黄庆华;“对岸的诱惑”:虹影小说《K》译本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9 聂欣晗;清代女诗家沈善宝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10 黄显麟;病魂常似秋千索[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58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jyglkx/858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