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文艺期刊 >

从多元系统论看翻译文学期刊对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17 21:04

  本文关键词:从多元系统论看翻译文学期刊对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多元系统论 中国新时期文学 外国文学 翻译文学 翻译文学期刊


【摘要】:在此以多元系统论为视角,详述中国新时期期间,中国文学,翻译文学以及外国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关系和地位转换,以及翻译文学期刊作为翻译文学的主要有力的传播媒介,来论述处于文学转型期的新时期文学创作受到翻译文学期刊的影响原因。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关键词】多元系统论 中国新时期文学 外国文学 翻译文学 翻译文学期刊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2010HGXJ0934;2010HGXJ0156) 2011年安徽省社科联课题(B2011008) 2012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SK2012B378)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I206.7
【正文快照】: 引言现当代中国文学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如果没有对外国文学的引进与借鉴,很难设想会有文学革命和由此开始的中国新文学史,即现在我们通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贾植芳:364)。而中国作家和读者对于外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认识又是通过翻译文学完成的,从而进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德英;用另一只眼睛看多元系统论——多元系统论的形式主义分析[J];中国翻译;2004年05期

2 赵秀明;张文斌;;从翻译的目的论角度重新审视严译名著《社会通诠》[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张道振;;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谭莲香;炉火纯青 形神兼似——《匆匆》张培基英译本赏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梁真惠,陈卫国;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西学翻译对比研究初探[J];昌吉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赵应吉;新世纪中国翻译工作者的素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7 王少娣;;翻译“求同”更需“存异”——从语言发展和读者包容性的视角看翻译[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熊力游;中华菜名功能与翻译处理[J];长沙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王锦霞,三友;《论语》英译的多元系统理论阐释[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李月如,聂法良;浅谈“五四”时期的翻译文学[J];滁州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夏贵清;;大翻译家翻译有多快?——兼评250—300[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祥清;;中国翻译地位的历史演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胡德香;;解读钱钟书的文化翻译批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炳辉;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族意识[D];复旦大学;2004年

2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处理举隅[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6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保强;教育格言及其现实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胡显耀;当代汉语翻译小说规范的语料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科芳;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学探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10 杜慧敏;文本译介、文化相遇与文学关系[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建青;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角色[D];浙江大学;2002年

2 付丽;鲁迅、林语堂翻译思想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梁颂宇;时代的变迁与译文文本的发展——《李尔王》不同译本比较的探讨[D];广西大学;2002年

4 贾青青;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因素[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5 孙昂;关联理论与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何谊;论中国翻译小说(1898-1919)与翻译准则的相互影响[D];重庆大学;2002年

7 刘世平;论翻译标准“信”[D];重庆大学;2002年

8 陈燕茹;英语长句的汉译[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9 杨凌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10 杨璇瑜;《天路历程》中圣经意象的翻译——从图式理论和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三个中译本的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天振;国内翻译界在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认识上的误区[J];中国翻译;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敬艳;;论中国新时期文学“内部研究”中学者的思维困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冯源;;事件和空间的意义[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志雄;郭道伟;;在历史的比较中理解中国新时期文学三十年——“反思与创新:中国新时期文学三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综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8.6)[C];2008年

2 朱向前;;“茅奖”归来话长篇[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3)[C];2005年

3 ;构建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史料的高端平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5)[C];2006年

4 肖敏;李彦文;;当代文学历史化之后——“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综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5 何胜莉;游翠萍;;生命关怀与审美超越——文学的灾难书写研讨会综述[A];“抗震文艺与中国精神”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云;;历史记忆的文学阐释——围绕《棋王》的前前后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7 姚鹤鸣;;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略述[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济南举行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N];文学报;2008年

2 杨剑龙;顾彬话语方式与当代文学评价[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周立文;诗人的漂流[N];光明日报;2011年

4 聂震宁 杨新贵 贺绍俊 吴秉杰 彭学明 何镇邦 白描;赵本夫长篇小说《无土时代》评论(一)[N];文艺报;2009年

5 汪政(评论家);品钦的启示:中国先锋文学需要克服哲学贫困[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格非;萨特与中国新时期文学中人的“存在”探询[D];苏州大学;2003年

2 哈申高娃;蒙古族历史题材长篇小说与蒙古人的历史意识[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陈鸣;操控理论视角观照下当代中国的外国文学翻译研究(1949-2008)[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良博;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论《新青年》的翻译活动[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刘攀;新时期文学中“虐恋”现象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夏鑫;中国新时期文学变革中的《山花》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邓健;从多元系统理论看1900-1919年科幻翻译对中国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7年

5 朱静宇;试论中国新时期文学中的“俄罗斯情结”[D];苏州大学;2002年

6 刘艳梅;张谷若翻译特色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邓忠;从多元系统论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翻译文学的繁荣[D];重庆大学;2005年

8 杨丹屏;二十世纪初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与我国现代儿童文学[D];贵州大学;2006年

9 胡莉莉;从多元系统论角度看鲁迅的文学翻译观[D];贵州大学;2006年

10 李利敏;多元系统理论角度下的“五四”前后中国翻译文学[D];西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71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jyglkx/871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4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