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期刊的新锐性——以笛安主编的文学刊物《文艺风赏》为例
本文关键词:新锐期刊的新锐性——以笛安主编的文学刊物《文艺风赏》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文艺风赏》 新锐文学期刊 新锐性 青春文学
【摘要】:新锐文学期刊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获得了销量上的成功,传统文学期刊面临巨大的挑战。由笛安主编的文学刊物《文艺风赏》立志成为"青春版《收获》",期刊的栏目设置新颖多样,审美趣味小众、知性,又不失严肃纯文学色彩。面对年轻的读者群体,期刊采用时尚多样的传播方式与读者互动交流;同时吸收多元的文化趣味,展现自己的包容性,力推新人新作。但80后作家在自我突破的成长过程中,过于关注自我,导致作品的现实力度与开放性有所欠缺,这也是青春文学无法忽视的问题。
【作者单位】: 东华理工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文艺风赏》 新锐文学期刊 新锐性 青春文学
【分类号】:G237.5;I206.7
【正文快照】: “文章合为时而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也有各自的青春表现形式。如今的文学市场,青春文学独树一帜,2004年郭敬明创办《岛》,引领了80后作家创办期刊的潮流,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郭敬明的《最小说》、张悦然的《鲤》、韩寒的《独唱团》、落落与笛安的《文艺风》等。新锐文学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有顺;;那些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新世纪文学、《鲤》、“80后”及其话语限度[J];文艺争鸣;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新顺;黄爱;;文化误读的产生及其效应[J];黄海学术论坛;2010年02期
2 庹继光;;电视的形式信息与技术权力[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杜吉刚;西方诗学中的文学符号自律观念及其人学本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郝琳;难以构筑的“姐妹情谊”[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彭焕萍,徐红新,郭桂环;从解释学视角看新闻文本的特征[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杨东篱;;伯明翰学派与文化研究的演进[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刘方喜;郄智毅;;论消费主义范式的理论转型意义[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董晓波;;对西方法学“解构”运动的解读[J];河北法学;2008年02期
9 杨秀婷;;从精神分析学角度探析颂莲的人格心理畸变[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夏莺;;新时代的殖民主义和爱国主义[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曙光;;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概念·策略·战略[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薛强;;中国网络文学的传播学解读——以起点中文网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于文秀;;第三种大众文化理论——波德里亚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赵学勇;;叙事学视阈中的鲁迅阐释[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葛涛;;互联网上的鲁迅论坛研究——以“网易·鲁迅论坛”为中心[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吕新雨;;仪式、电视与国家意识形态——再读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7 吕新雨;;仪式、电视与国家意识形态——再读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9 乔瑞金;;试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对文化概念的深度理解[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陈立旭;;重估大众文化的政治潜能——费斯克与法兰克福学派等的分野[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芳;自然体育分类体系构建及其生态化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6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8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3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思童;从受众探析中国纪录片发展范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笛;上海市奉贤区大众体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锐;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与战略考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璐;解读中国电视场域下的新型真人秀娱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岳婷婷;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戏剧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有顺;;分享生活的苦——郑小琼的写作及其“铁”的分析[J];南方文坛;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向东;;从“韩白之争”看文学期刊的现状与走向[J];中国出版;2006年11期
2 廖向东;;从“韩白之争”看文学期刊的现状与走向[J];出版发行研究;2006年12期
3 魏晓虹;姚晓黎;;文学期刊的探索与分流[J];太原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4 李翠芳;;近年来文学期刊的几种倾向及危害[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05期
5 王秀涛;;文学期刊与企业联姻的问题与出路[J];中国出版;2010年18期
6 党剑;;试论文学期刊编辑应该具备的素质与能力[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12期
7 萧元;文学期刊的生存处境与我们的对策[J];理论与创作;1999年04期
8 廖向东;;从“韩白之争”看文学期刊的现状与走向[J];飞天;2007年01期
9 古耜;;文学期刊:究竟是多还是少[J];雨花;2007年01期
10 ;敬告作者[J];阳关;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志杰;;构筑文学期刊的比较学研究系统[A];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欧阳明;;文学期刊的读者空间[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0.5)[C];2000年
3 胡妍妍;;文学期刊:差异性建构文学的共同体[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2)[C];2012年
4 郭志杰;;福建文学期刊的海西构想——海峡两岸合作办刊的设想[A];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舫;;文学期刊:面对市场的角色定位[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5)[C];2006年
6 武翩翩;;传统文学期刊如何应对网络的挑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2)[C];2007年
7 杨晓敏;;从文化到产业——我看文学期刊的市场化生存[A];“中国期刊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姜德明;;现代文学期刊拾零(之一)[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9 姜德明;;现代文学期刊拾零(之二)[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10 龚娟玲;;中国作协所属文学期刊推出一批抗战题材作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5)[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宋文京;文学期刊:大变 小变与不变[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2 王全香;中国文学期刊:困境与出路[N];文学报;2002年
3 《西南军事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王曼玲;军事文学期刊也应走向市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4 王曼玲;军事文学期刊如何走向市场[N];中华新闻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许维萍;纯文学期刊何去何从?[N];辽宁日报;2006年
6 匡生元;我看纯文学期刊的生存危机[N];太原日报;2010年
7 王干;文学期刊何以再度边缘化[N];人民日报;2010年
8 郭志杰;构筑文学期刊的比较学研究系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9 王干;非虚构:文学期刊的文化转向[N];人民日报;2011年
10 ;全省基层文联工作会议暨青海省文学期刊联盟第二届年会在德令哈举行[N];青海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明德;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期刊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敏杰;转型时期的上海文学期刊[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晓丽;1939-1945年东北地区文学期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琴;我国最早之文学期刊——《瀛寰琐纪》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王鹏飞;“孤岛”时期文学期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月;新世纪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颜敏;在杂语共生的文学现场[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爱玲;从文学期刊的演变看市场对文学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丁月梅;从《收获》的传播看网络时代文学期刊的生存现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梁玉;《西部》12年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4 冀晓静;新时期以来文学期刊的转型[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璐璐;河南省地市级文学期刊转企改制发展路径探究[D];河南大学;2014年
6 王德英;《萌芽》:困境中的突围[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焦玉鹏;八十年代文学期刊变迁特征及动因分析[D];北京印刷学院;2014年
8 王松锋;“通俗”的意义与限度[D];河南大学;2012年
9 杨会;“联网四重奏”与晚生代创作[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王堆;《当代》(1979-1989)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84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jyglkx/88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