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人音社杯”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征文启事
本文关键词:第四届“人音社杯”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征文启事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书评 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 学习氛围 音乐研究 音乐出版 音乐评论学 青年学生 编辑部
【摘要】:正为活跃音乐理论生活,提高大学生的理论及文化素养,增强青年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音乐界营造勤于读书、关注当前理论创作的良好学习氛围,特举办此次征文。
【作者单位】: 中国音乐评论学会;《音乐研究》编辑部;
【关键词】: 大学生 书评 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 学习氛围 音乐研究 音乐出版 音乐评论学 青年学生 编辑部
【分类号】:+
【正文快照】: 为活跃音乐理论生活,提高大学生的理论及文化素养,增强青年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音乐界营造勤于读书、关注当前理论创作的良好学习氛围,特举办此次征文。本次活动由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和《音乐研究》编辑部主办,人民音乐出版社大力协助。一、参加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四届“人音社杯”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征文启事[J];音乐研究;2009年06期
2 ;第五届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征文[J];音乐研究;2011年06期
3 ;第三届“人音社杯”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征文启事[J];音乐研究;2007年03期
4 ;第二届“人音社杯”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征文启事[J];音乐研究;2005年03期
5 东望月;第二届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征文活动启动[J];中国音乐教育;2005年10期
6 ;第三届“人音社杯”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征文启事[J];音乐研究;2007年04期
7 吴延生;;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培养的三个境界[J];阅读与写作;2009年08期
8 冯力平;大学生应当培养独立钻研的能力[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9 田海舰;李建英;;哲学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基;刘长慧;;综合素质教育在大学军训工作中扬帆[J];大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彦春;;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新探[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3 程科;;大学生人际自我价值感量表的初步编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赵维燕;张景焕;;大学生专业知识,思维风格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桐;;关于我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做法和几点思考[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朱传琴;;指导大学生电子竞赛的几点体会[A];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邹枝玲;李玉玲;;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曾兴雯;赵树凯;赵韩强;郭涛;;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践与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俊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邱达明;;师范院校大学生身体锻炼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珂邋记者 闵守华;爱心助学为社会和谐发展作贡献[N];人民邮电;2008年
2 王婷 周惠婷 徐敏;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N];解放日报;2006年
3 盛道洪;书评文化不可削弱[N];安徽日报;2001年
4 王国华;有多少书评为读者负责[N];中国文化报;2003年
5 子余;书评是一种烹调的艺术[N];中国邮政报;2004年
6 王国华;书评该对谁负责[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走进海西 宣传海西 服务海西[N];福建日报;2006年
8 舒建华;纽约时报的书评[N];深圳商报;2002年
9 蔡鸿君(旅德学者、翻译家);接近丰富的几种可能[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10 文/甘阳;书评的皮里阳秋[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仲明;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1980-2000)[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2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匡君;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8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曦帆;“藏彝走廊”乐舞文化选点考察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10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明玉;大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萍;当代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及与其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王绍强;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4 闫海波;高等学校校园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解伟;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6 万德智;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李向东;大学生寝室文化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8 许燕飞;大学生不健全网络人格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丽;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的结构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年
10 曹亚杰;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86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1086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