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书评论文 >

风度与风格“书评例话”之五

发布时间:2018-03-17 01:22

  本文选题:图书评论 切入点:叶圣陶 出处:《中国出版》198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 图书评论,象文学评论等一切批评工作一样,也是一种评论工作,只不过它是以图书为出发点,围绕图书进行的一种科学认识活动,是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一种手段和形式。早在30年代,叶圣陶写过一段关于书评的精辟的话:“书评是写给作者看的,假如没有摸着作者心情活动的路径,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与作者和作者的全书不相干。同时书评是写给读者看的,读者读的是这一本书,你就不能不啃住这一本。”(《叶圣陶论创作》第82页)这样,书评写作就有了对象和目的。那么,书评写作的态度又是怎样呢?还是继续引述叶老的意见:“我不欢喜听一味的赞
[Abstract]:Just like all critical work such as literary criticism, positive book review is also a kind of commentary work, but it is a scientific cognition activity around books based on books as a starting point. As early as 30s, Ye Shengtao wrote a brilliant remark about book review: "Book review is for the author to read, if you do not touch the author's moods of the path, let you say things like nothing."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author or the author's book. At the same time, the book review is intended for the reader, and the reader is reading this book, so you can't help nibbling at this book. "(on the creation of Ye Shengtao, p. 82) then the book review writing has its object and purpose. What is the attitude of book review writing? He continued to quote Ye Lao's opinion: "I don't like to hear praise."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惠世荣;;充分利用国外各种书评资料 做好选书订书工作[J];新世纪图书馆;1980年04期

2 孟广均;;谈谈书评期刊和期刊中的书评[J];图书情报工作;1980年01期

3 ;写作文选[J];思维与智慧;1984年04期

4 ;充分发挥图书评论工作的积极作用 全国图书评论工作会议在济南举行[J];编辑之友;1985年03期

5 吴道弘;;书评写作知识(上)[J];编辑之友;1985年03期

6 梊山;;中宣部出版局召开全国图书评论工作座谈会[J];中国出版;1985年07期

7 刘国栋;美国报刊图书评论散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年04期

8 王秀兰;外文工具书书目控制方式述略(下)[J];图书情报知识;1986年04期

9 谷安铎;;《中国图书评论》一书快速出版[J];中国出版;1986年06期

10 王宝昌;;搞好图书评论[J];图书馆杂志;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斯;;理顺监督机制提高图书编审工作质量[A];论稿件的审读和加工——中国编辑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选[C];1998年

2 任崇信;肖放;;以“审”为核心,确保科技图书质量[A];论稿件的审读和加工——中国编辑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选[C];1998年

3 冯先洁;;重视书籍的整体设计[A];高校编辑出版工作论集[C];1999年

4 张达荣;;为建设精神文明加强编辑修养[A];辽宁省高校学报研究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3年

5 金冲及;;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政局的重要动向——论1944年大后方的人心剧变和“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6 许尔兵;;对编辑角色的认识误区[A];新时期编辑活动特点探讨——中国编辑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选[C];2001年

7 曲凤英;;以《詹天佑》为例浅谈阅读教学中的“以学定教”[A];中国重汽科协获奖学术论文选编(2000-2001)[C];2002年

8 郭琳;;“编辑与教育两轮一辙”编辑思想的启示[A];我所向往的编辑——第三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3年

9 章士em;;章锡琛与开明书店[A];中国编辑研究(2004)[C];2004年

10 杨涛;;终身德育思想是教师的灵魂——对叶圣陶先生终身德育思想的学习与实践[A];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暨教育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东;关于浩然 多出一些口述史[N];北京日报;2000年

2 李书敏;《重庆书评选》为重庆书评事业立碑[N];重庆日报;2000年

3 刘明银;余秋雨的“文化甜旅”[N];中国质量报;2000年

4 ;民族化是语文教育的根本[N];光明日报;2000年

5 程旭彩;“语文”一词的由来[N];河南科技报;2000年

6 汪琴;是自杀?还是独辟蹊径?[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7 谢良福;多伦路文化名人街[N];吉林日报;2001年

8 张苏;“火热”的《三色作文冰激凌》[N];科学时报;2001年

9 惠斌;学学叶圣陶先生怎样写新书介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王建辉;沈雁冰、叶绍钧与巴金编辑生涯比较论[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石曙萍;文学研究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史成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炜炜;老舍与语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林喜杰;群体性解读与想象[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文贵;论叶圣陶教育理论的科学观和人文观[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郑蔚萍;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孙韧;叶圣陶安徒生童话创作比较论[D];青岛大学;2002年

4 黄俊;爱与美的歌谣[D];扬州大学;2002年

5 张红顺;中国现当代语文教育的拓荒与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于春生;叶圣陶主编《小说月报》的编辑实践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4年

7 刘喻;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秋利;叶圣陶主编《中学生》(前期)编辑实践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4年

9 韩淑春;论叶圣陶的教育小说[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范晓晖;叶圣陶写作教学观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22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1622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8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