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书评论文 >

文化发明的传统与社会记忆的表达——《神堂记忆》书评

发布时间:2018-05-02 04:12

  本文选题:神堂记忆 + 文化发明 ; 参考:《现代妇女(下旬)》2014年05期


【摘要】:景军所著《神堂记忆》是一部极富创意的本土人类学经典力作,它以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理论为支撑,完美地演绎了中国西北一个孔姓村落的大川人重建孔庙这一庞大的历史过程,讲述了一群自豪而富有创造力的人民在其文化认同、历史感和宗教信仰经受了痛苦打击之后重建生活的一个鲜明事例。大川人重修孔庙之举加之作者的深入体察,带给我们无限的思索。本文将从全书概观、概念释读、脉络分析和意义启发四个维度对《神堂记忆》一书进行把握,以期对其有一个宏观上的理解。
[Abstract]:Jing Jun's Shentang memory is a creative classic of native anthropology, supported by Habwah's theory of "collective memory". It is a perfect interpretation of the vast historical process of rebuilding the Temple of Confucius in a village named Kong in northwest China. It tells a story about a group of proud and creative people in their cultural identity. A stark example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life after a painful blow to a sense of history and religion. The restoration of the Confucius Temple by the Dachuan people, together with the author's in-depth observation, brings us boundless thinking.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ries to grasp the book "Shentang memory" from four dimensions, I. 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ook,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ext and the enlightenment of meaning, in order to have a macroscopic understanding of it.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分类号】:G236;C9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车文辉;;地域差异的社会记忆与影响[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姚俊;;失地农民市民身份认同障碍解析——基于长三角相关调查数据的分析[J];城市问题;2011年08期

3 高萍;;社会记忆理论研究综述[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彭兆荣;朱志燕;;族群的社会记忆[J];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5 郭宏斌;;地域歧视形象的社会建构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6 杨晓明;;知青后代记忆中的“上山下乡”——代际互动过程中的传递与建构[J];青年研究;2008年11期

7 严建强;关于社会记忆与人类文明的断想[J];浙江档案;1999年03期

8 马红艳;;作为身体实践的社会记忆——读《社会如何记忆》马红艳·作为身体实践的社会记忆——读《社会如何记忆》[J];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01期

9 高源;;读《社会如何记忆》[J];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02期

10 纳日碧力戈;各烟屯蓝靛瑶的信仰仪式、社会记忆和学者反思[J];思想战线;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定贵;;从“言旨话”观屯堡人的历史记忆[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罗彩娟 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权力与社会记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郭于华;社会记忆与人的历史[N];浙江日报;2009年

3 陶宇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记忆彰显历史与社会构成的演进轨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王建民;幸福感的社会性及其中国语境[N];光明日报;2007年

5 孙立平;重建农民的信任感[N];经济观察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雷开春;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认同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2 丁华东;范式转型与社会变迁[D];上海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灵;社会身份:关于社会记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郭磊;社会记忆如何可能?[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琳;社会记忆与旅游市场吸引力关系分析[D];华侨大学;2011年

4 陈宁;地域歧视的话语、权力与真相[D];吉林大学;2005年

5 王雪梅;话语与记忆:河南人形象的建构过程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6 孙峰;从集体记忆到社会记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丽;地域歧视对外来青年群体职业流动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李瑶;找回“面子”:下岗失业工人的自尊维持[D];北京大学;2007年

9 郭科;融入与冲突: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D];西北大学;2009年

10 王晶晶;有关“过去”的声音:“闯关东”移民的身份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32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1832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c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