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的奇书——评阎连科的小说创作
本文选题:阎连科 + 文学话语 ; 参考:《文学评论》2014年03期
【摘要】:阎连科的小说,存在一种经过纯文学话语机制改造过的"奇书"模式。阎连科通过"神实主义"理念,进而以极端化的主观现实,形成"奇书"式思维。这种模式既有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继承和发展,又存在极度抽象的寓言化、"恶"的绝对化等缺陷。这种奇书模式是新世纪以来纯文学话语机制发展陷入困境的产物,值得我们批判并反思。
[Abstract]:Yan Lianke's novels, there is a pure literary discourse mechanism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trange book" mode. Yan Lianke formed the "strange book" thinking by the idea of "God realism" and the extreme subjective reality. This model not only inherits and develops Chinese classical novels, but also has some defects, such as extremely abstract fable, absolute evil and so on. This mode is the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scourse mechanism of pure literature in the new century, which deserves our criticism and reflection.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07.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一川;生死游戏仪式的复原——《日光流年》的索源体特征[J];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06期
2 阎连科;;魂灵淌血的声响——《阎连科作品集·总序》[J];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01期
3 ;一部世纪末的奇书力作——阎连科新著《日光流年》研讨会纪要[J];东方艺术;1999年02期
4 安静;;宿命与寓言——奇书理念在90年代长篇小说叙事中的复活[J];红河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张颐武;“纯文学”讨论与“新文学”的终结[J];南方文坛;2004年03期
6 郜元宝;论阎连科的“世界”[J];文学评论;2001年01期
7 邵燕君;;荒诞还是荒唐,渎圣还是亵渎?——由阎连科《风雅颂》批评某种不良的写作倾向[J];文艺争鸣;2008年10期
8 杨庆祥;;历史重建及历史叙事的困境——基于《天香》、《古炉》、《四书》的观察[J];文艺研究;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石;;超越之维的丧失——对《大西洋─太平洋食品商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高敏;“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叶美芳;;意识形态、合理性与未来发展前景——哈贝马斯的科技观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张艳;;平原上的小草花——李佩甫小说中“花”的意象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5 何宇虹;;简析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6 黄晋卿;王永祥;;压抑下的突破——试比较《越狱》(第一季)和《西游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7 王志兵;;美国公路电影的发展与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8 张蓓;;被符号异化的生存空间及其引导下的病态人性——存在论视域下的新时期小说中的精神病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9 孔庆玮;;另类的乡土书写——阎连科与《受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10 李剑;;技术化生存的人性危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婧娟;;中国宪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彭麟淋;;关于马尔库塞视域中人类异化的逻辑探讨[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李权时;吴俊杰;;后现代技术观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7 金小燕;马佰莲;;生态文明视角下消费和幸福关系的思考—对消费主义幸福观的批判[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谈新敏;宋保林;;论技术创新人文化的价值[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9 张伟;隋东;;科技代价: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10 陈喜贵;;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社会主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冯亚;普鲁塔克政治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群生;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国荣;马克思《历史学笔记》在19世纪中晚期欧洲史学传统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甄媛圆;奥林匹克运动中技术异化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赵苏丹;消费主义批判[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陈庆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潘双华;基于两型社会的科技创新价值取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河清;贾平凹论[J];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06期
2 南帆;反抗与悲剧──读阎连科的《日光流年》[J];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04期
3 李静;不冒险的旅程——论王安忆的写作困境[J];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01期
4 张清华;从“青春之歌”到“长恨歌”——中国当代小说的叙事奥秘及其美学变迁的一个视角[J];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02期
5 巫晓燕;民族文化与当代叙事——李亦长篇小说《药铺林》简论[J];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02期
6 张新颖;小说精神的源头·生活世界·现代汉语创作传统——林建法编《2003中国最佳短篇小说》序[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2期
7 阎连科;;发现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02期
8 张新颖;;一物之通,生机处处——王安忆《天香》的几个层次[J];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04期
9 贾平凹;;长篇小说《古炉》后记[J];东吴学术;2010年01期
10 程光炜;;焚书之后——读阎连科《四书》[J];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艳;;歌哭与守望——论阎连科笔下的农民世界[J];电影文学;2009年06期
2 熊修雨;;“迟到”的阎连科[J];江淮论坛;2010年03期
3 蔡建鑫;;反思创伤——论阎连科的小说新作[J];扬子江评论;2011年03期
4 朱向前;农民之子与农民军人──阎连科军旅小说创作的定位[J];当代作家评论;1994年06期
5 薛胜利;咀嚼生命——读阎连科及他的小说《年月日》[J];东方艺术;1997年05期
6 蔡诚;;我一生的写作在二十岁前就全部完成——访著名作家阎连科[J];语文世界;2006年05期
7 一笑;;流浪与回归——阎连科的乡土情怀[J];作家;2012年06期
8 崔绍锋;;赤子之心的朴实书写——读阎连科长篇散文《我与父辈》[J];作家;2012年06期
9 王海艳;;简析阎连科笔下的农民形象[J];长城;2012年06期
10 李国文;;乡土给他很多——读阎连科的感想[J];时代文学;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阎连科;姜广平;;“偶然性比必然性有更多的包容性和震撼力”[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3)[C];2012年
2 王科;;感伤:生存的无奈与生命的荒唐—评《黑猪毛 白猪毛》[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3 阎晶明;;生命之树的疯狂生长——评《受活》[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颜维琦;阎连科新作在“炸裂”中揭开灵魂的真实[N];中华读书报;2013年
2 石剑峰;阎连科谈《炸裂志》[N];东方早报;2013年
3 李洱;阎连科的力量[N];北京日报;2004年
4 牧歌;中篇小说之王——阎连科[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5 杨鸥;阎连科:“劳苦人”是我写作的核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6 本报记者 杨时e,
本文编号:1988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1988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