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乾的书评理论著述
本文关键词:萧乾的书评理论著述
更多相关文章: 书评活动 书评研究 理论著述 萧乾 书评事业 《大公报》 书评写作 体系结构 书评学 中国现代书评
【摘要】: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
【关键词】: 书评活动 书评研究 理论著述 萧乾 书评事业 《大公报》 书评写作 体系结构 书评学 中国现代书评
【分类号】:G236
【正文快照】: 和其他书评家比较,萧乾的书评活动有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别的书评家不少是单纯的书评作者,,不多重视书评的理论研究,像李健吾、常风、冯亦代等,主要以写作书评奠定自己在书评界的地位。而萧乾则在书评事业的建设中扮演了书评倡导者、研究者、写作者、编辑者、组织者等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波;萧乾的书评理论著述[J];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10期
2 徐雁;“文明的人是读书的人”[J];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02期
3 徐雁;跨越半个世纪的学术接力棒——从《书评研究》到《书评概论》[J];编辑学刊;1995年05期
4 吴平;当代书评研究的意义[J];出版发行研究;1996年03期
5 马晓声;书评学三题[J];津图学刊;1996年03期
6 王宇明;书评与图书馆的学术地位[J];山东图书馆季刊;1999年02期
7 吴平;试论书评中的编辑主体意识[J];出版发行研究;2000年10期
8 徐小丽;书评与文学批评之比较[J];新世纪图书馆;2003年01期
9 柯平;书评的报道性作用——世界书评研究之二[J];中国图书评论;1994年04期
10 王锦贵;漫谈书评标准与书评写作[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燕;;从《美梦还是噩梦》的遭遇看科技书评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唐元明;;譬如掘井层层况味不尽同——现代书评体式及范文刍议[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曙鸿;;“实用”的电路教材——“Electric Circuits”(7th ED)详述[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张越;;“书评”中的学术批评——《燕京学报》“书评”栏目的特色[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吴万源;;评《侗族医药探秘》一书[A];全国首届侗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6 ;编者的话[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敏宗;;从一篇书评想到的[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8 陈锦江;陈潮;;书评两则[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9 郭太风;;文史结合的魅力——读沈渭滨著《曾经沧海》兼论其学术风格[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10 石岛纪之;;欣慰与敬意——《重庆通史》书评[A];《重庆通史》首发座谈会评论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道洪;书评文化不可削弱[N];安徽日报;2001年
2 王国华;有多少书评为读者负责[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子余;书评是一种烹调的艺术[N];中国邮政报;2004年
4 王国华;书评该对谁负责[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舒建华;纽约时报的书评[N];深圳商报;2002年
6 胡春春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当代德语文学博士;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书评[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7 晓善;红包书评何以由耻态变为常态[N];工人日报;2006年
8 广州日报新闻研究所 张穗华;媒体书评如何定位?[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于志斌;书评——现代文化巨厦不可或缺的梁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蔡鸿君(旅德学者、翻译家);接近丰富的几种可能[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令君;英语学术书评中的评价: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廖斌;《文讯》杂志与台湾当代文学互动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青;基于语料库的《尤利西斯》汉译本译者风格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杨剑龙;中国现代作家与基督教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瑞;中澳报纸书评的态度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成;二战时期萧乾新闻通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胡光磊;鼓面上的舞蹈[D];内蒙古大学;2012年
4 廖敏;萧乾与《大公报·文艺》副刊[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娜;萧乾报告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徐晖;萧乾小说创作论[D];扬州大学;2004年
7 刘丽丽;英汉语言学期刊书评体载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丹霓;译著《音乐、艺术与观念》及其书评[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9 黄雅玲;萧乾副刊编辑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10 宋海婷;从现代小说美学角度分析萧乾的小说[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17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617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