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鉴赏二则
本文关键词:书评鉴赏二则
更多相关文章: 书评家 帝国主义 中国政治 学术著作 教育 历史学家 介绍 新出版 评介 近代史
【摘要】:正 (一) 戴文葆:《介绍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载《新颖的课题》一书,三联书店1986年版。著名历史学家胡绳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是本世纪50年代很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在1952年经修改重新出版以后,曾经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书评家 帝国主义 中国政治 学术著作 教育 历史学家 介绍 新出版 评介 近代史
【正文快照】: (一) 戴文葆.《介绍帝国主义与中国政 治》》,载《新颖的课题》一书,三联 书店1986年版。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是本世纪50年代很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在1952年经修改重新出版以后,曾经在当时的学术界和知识分子中间广泛流传。而且被译成俄文本出版。 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鼎山;;书评编辑怎样工作[J];读书;1982年08期
2 董鼎山;;美国的书评编辑怎样工作[J];编辑之友;1983年01期
3 董鼎山;;书评与书评家[J];读书;1986年05期
4 王大路;加强书评队伍建设是现实的紧迫呼唤[J];社会科学辑刊;1990年06期
5 李长声;;读书王国的书评——东瀛孤灯[J];读书;1991年07期
6 梁启东;;图书的广告书评化与书评广告化[J];图书馆杂志;2010年02期
7 丁国强;;书评不是一门技艺[J];阅读与写作;2011年06期
8 吴道弘;;书评续话(三)[J];中国出版;1989年06期
9 吴道弘;;书评写作知识(下)[J];编辑之友;1985年04期
10 王大路;;编辑活动的舞台要更大些——《书人书境》引言[J];中国出版;199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洪生;黄琦;;从主流政治话语嬗变看中国政治之变迁——基于若干官方文本的政治学解读[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崔庆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A];新四军研究(第一辑)[C];2008年
3 刁恩厚;;论渡江战役前后中国共产党反对帝国主义干涉的斗争[A];风卷红旗过大江——纪念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孙培军;;运动国家:历史和现实之间——对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经验和反思的考察[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5 马宾;;2005年新春祝辞[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续集)[C];2005年
6 汪庆华;;现代国家建设及中国政治——经济转型的逻辑:自1978年以来[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7 高峻;;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侵略[A];抗日战争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8 朱幻洲;;五卅情缘[A];老兵话当年(第十辑)[C];2006年
9 徐成芳;;关于坚持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几点思考[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马元良;;时代·商战·儒商——市场经济与诚信[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天意;让书评站起来[N];人民日报;2011年
2 郭伟波;厌读书评[N];文学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胡;《打手队来访》获全美书评人协会奖[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栾轶玫;互联网催生中国政治新生态[N];中国企业报;2008年
5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杨光斌;不该标签化看待中国政治[N];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肖俊;全球伦理与中国政治现代化[N];社会科学报;2001年
7 衷菱;万钢:非中共人士出任部长是中国政治民主建设中的重要举措[N];团结报;2007年
8 陆高峰;解决“一省四五十个省级干部”要有新思路[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6年
9 吴晨光 实习生 郭奕雯;宋任穷逝世与中国政治代际演变[N];南方周末;2005年
10 岩石;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N];学习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淑莹;世纪之交的帝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志勇;市场经济视野中的中国政治文化转型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许征;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治理[D];复旦大学;2004年
4 王庆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权力合法化路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黄莹;对表征中国社会的话语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6 黄水源;二十世纪中国政治文学概论[D];苏州大学;2001年
7 孔祥宇;《现代评论》与中国政治[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林青;中国政治团体与政治文明发展[D];山东大学;2006年
9 姜海南;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政治安全与中国政治安全维护[D];暨南大学;2007年
10 李秀清;帝国意识与吉卜林的文学写作[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娜;《光明日报》书评版(2005~2009)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余雪;书评与新闻纸的联动效应[D];复旦大学;2012年
3 纪小军;帝国主义作家:对吉卜林的误解[D];郑州大学;2005年
4 杜巧玲;《我的安东尼娅》中的帝国主义情结[D];西南大学;2009年
5 余薇;英语国际化形势下中国英语教育发展史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张丽英;五卅运动在青岛[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艳;“颜色革命”警示下的中国政治生态建设[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8 程文华;语言领域的帝国主义现象及中国英语教学现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9 李文婕;维多利亚晚期帝国主义的文本化[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加凤;从文化传播角度分析语言领域的帝国主义[D];黑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22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622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