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视域下英汉翻译书评评价资源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评价理论视域下英汉翻译书评评价资源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评价理论 英语翻译书评 汉语翻译书评 对比分析
【摘要】: 作为学术语篇的一种,翻译书评在翻译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其重要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是常常用作文献参考。总的来说,翻译书评需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评者要对所评书的框架结构、基本内容以及学术价值进行尽量客观、简明扼要的评述;与此同时,评者还需要做到平衡其与书籍作者以及读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以避免潜在的分歧。 评价理论是Martin与White在上个世纪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的人际功能的拓展与延伸。该理论由态度,介入与级差三个子系统构成,旨在研究语篇或说话人表达,协商特定的主体间关系的语言资源。本文将评价理论作为研究框架,从国外和国内的主流翻译学术期刊上选取了英汉翻译学术书评各10篇作为语料,并将其置于评价系统的三个次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中进行对比分析,借此来揭示英汉翻译书评中评价意义的实现与分布,并尝试探索其原因。 本文采用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总的来看态度,介入,级差在英汉翻译书评中出现的频率不同。在英语翻译书评中,其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介入、态度和级差。而汉语翻译书评中其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态度、介入和级差。不同的态度资源在英汉翻译书评中的出现频率也有所不同。(2)在介入次系统中,英汉翻译书评都较多的采用借言。(3)从级差层次看,英汉评者都使用一些手段使正面评价明显化,负面评价模糊化,以便于评者更好地协调与作者之间的冲突。(4)从书评的结构来看,英文翻译书评的引介阶段通常作为独立一章出现,且英语评者肯定意义的表达通常只出现在评价阶段,而汉语书评中的肯定评价会在引介阶段和评价阶段重复出现。此外英文评者评价的侧重点通常是所评书籍的使用价值,而汉语评者则重视书籍的理论贡献。 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意识形态,礼貌策略,学术传统,文化形态,思维模式及霍夫斯特德的价值维度等层面对以上异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释。论文通过对中英翻译书评评价意义的对比分析,一方面证明了评价理论能够较好地应用于解读语篇中作者的态度和立场;另一方面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有助于指导我们对英汉翻译书评的阅读与写作。
【关键词】:评价理论 英语翻译书评 汉语翻译书评 对比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H315.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Acknowledgements7-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19
- 1.1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udy11-12
- 1.2 The General Purpose of the Study12
- 1.3 Literature Review12-16
- 1.3.1 Overseas Study12-14
- 1.3.2 Domestic Study14
- 1.3.3 AT Applied in Book Reviews14-15
- 1.3.4 Some Problems in Previous Research15-16
- 1.4 Data Collection and Methodology16-17
- 1.5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7-19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Preliminaries19-26
- 2.1 The Appraisal Theory19-20
- 2.2 Sub-categories of Appraisal Theory20-24
- 2.2.1 Attitude20-22
- 2.2.1.1 Affect20-21
- 2.2.1.2 Judgment21
- 2.2.1.3 Appreciation21-22
- 2.2.1.4 The Interplay among the Three Sub-systems22
- 2.2.2 Engagement22-24
- 2.2.2.1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22-23
- 2.2.2.2 The Scope of Engagement23-24
- 2.2.3 Graduation24
- 2.3 Evaluative Keys24-26
- Chapter Three Overview of Translational Book Review26-30
- 3.1 The Definition of Book Review26
- 3.2 The Importance of Translational Book Review26-27
- 3.3 Previous Studies on Book Reviews27-28
- 3.4 Basic Natures of Translational Book Reviews28-30
- 3.4.1 Objective28-29
- 3.4.2 Argumentative29
- 3.4.3 Evaluative29-30
- Chapter Four Discussion and Findings30-54
- 4.1 An Analysis of Attitude Resource30-41
- 4.1.1 Frequency of Attitude30-36
- 4.1.1.1 The Realization of Affect32-33
- 4.1.1.2 The Realization of Judgment33-35
- 4.1.1.3 The Realization of Appreciation35-36
- 4.1.2 Frequency of Positive Attitude and Negative Attitude36-39
- 4.1.3 Explicit Attitude vs. Implicit Attitude39-41
- 4.2 An Analysis of Engagement Resource41-45
- 4.3 An Analysis of Graduation Resource45-54
- 4.3.1 Frequency of Force46-48
- 4.3.2 Frequency of Focus48-54
- Chapter Fiv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alization of Appraisal Meaning54-61
- 5.1 Ideology and Judgment55
- 5.2 Politeness Strategy55-57
- 5.3 Academic Tradition57
- 5.4 Cultural Typology57-58
- 5.5 Thought Pattern58-59
- 5.6 Hofstede’s Value Dimensions59-61
- Chapter Six Conclusion61-65
- 6.1 Summary of the Findings61-62
- 6.2 Significance of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62-63
- 6.2.1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63
- 6.2.2 Practical Significance63
- 6.3 Limitation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63-65
- Works Cited65-68
- Appendix A Source of ETBRs68-70
- Appendix B Source of CTBRs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玫;;言内语境及言外语境对英汉翻译的影响[J];海外英语;2011年05期
2 王娟;;浅议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因素[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晏斌;;英汉翻译中的欧化现象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4 李绍群;;一部语法研究的新力作——评殷树林《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5 牛敬忠;;“清末新政”的全景式资料——《山西清理财政局编辑现行财政十八种》[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高晖;;英汉翻译中的误译分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7 翁慧玲;;英汉翻译中语境问题的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8 曾瑞琪;;动荡和灾难不是没有根源——评昂耐尔·理查尔《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9 张巍然;;基于主位结构理论的英汉翻译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0 周克浩;;《中国宗教思想通论》研究[J];宗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欣;;英汉翻译中的改换现象[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吴燕;;从《美梦还是噩梦》的遭遇看科技书评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陈道明;;“过去”与“未来”何者在前?[A];福建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9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唐元明;;譬如掘井层层况味不尽同——现代书评体式及范文刍议[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曙鸿;;“实用”的电路教材——“Electric Circuits”(7th ED)详述[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黄宁夏;;机译系统中比较功能英汉翻译水平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韦建华;;英汉翻译标点符号运用策略[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越;;“书评”中的学术批评——《燕京学报》“书评”栏目的特色[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9 吴万源;;评《侗族医药探秘》一书[A];全国首届侗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10 殷业;王清;李夏;;基于Globish的受限域英汉机器翻译系统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乾海;书评“堕落”当自省[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龙美光;品尝书评[N];法制日报;2003年
3 青溪子;泡沫书评[N];法制日报;2003年
4 王泽华;谨防书评“变味儿”[N];光明日报;2003年
5 姜小玲;书评呼唤“实话实说”[N];解放日报;2004年
6 王建柱;保持书评的圣洁[N];吉林日报;2003年
7 雷天(媒体人生);书评与大众阅读[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余世存(自由撰稿人);书评和书屋的状态[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9 ;理想的书评有待于理想的书评家[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10 刘小磊 编辑;书评有问题,但不是书评的问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伟韬;从双语词典编纂看英汉翻译中的语言不对等关系[D];复旦大学;2006年
2 陈令君;英语学术书评中的评价: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廖斌;《文讯》杂志与台湾当代文学互动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伟;现代汉语欧化与翻译策略之综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张春星;对幽默翻译中语境调整的语用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陶友兰;试论中国翻译教材建设之理论重构[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爱华;本科英汉翻译教材理论建构的时代跟随性研究(1999-2008)[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汶宜;基于语料库的情态动词英汉翻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朱菲菲;文化图式与英汉翻译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郭桦;英汉翻译中的视点转换[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蒋宇佳;歌词的英汉翻译[D];重庆大学;2003年
6 袁立娜;从接受理论的角度论儿童文学的英汉翻译:《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两个中译本的个案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7 罗阿祥;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董秀静;从《飘》两个中文译本的对比研究论英汉翻译中归化的重要作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文荣;评价理论视域下英汉翻译书评评价资源对比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10 王跃花;国际商务中英汉翻译的不对等性调整[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48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648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