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的摇篮——《大公报》书评的回顾与反思
本文关键词:现代文学的摇篮——《大公报》书评的回顾与反思
【摘要】:回顾书评在《大公报》的发展历史,以它的发展来剖析书评在中国文学史上处境尴尬的原因,从它的短暂繁荣来阐述报刊书评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
【作者单位】: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关键词】: 大公报 书评 沈从文 萧乾
【分类号】:I206.6
【正文快照】: 《大公报》①是中国现代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大报。特别是在20世纪初动荡的中国,虽然这个时期的《大公报》难以摆脱历史的局限,但正像它的名字一样: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近乎客观、力图公正的办报态度使它在众多商业性报纸、政党报纸中脱颖而出。在这个时期的《大公报》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萧乾;;鱼饵·论坛·阵地——记《大公报·文艺》,1935—1939[J];新文学史料;197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为读者服务”的真正含义——萧乾《大公报·文艺》编辑实践之启示[J];经济师;2010年12期
2 侯娴;;论沈从文和萧乾的书评观——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中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4期
3 王森然;;鲁迅先生评传[J];鲁迅研究月刊;2013年01期
4 汤菁;;《大公报·文艺》的“公共领域”雏形[J];新闻世界;2011年07期
5 任雯;;画梦幽影自黄昏——何其芳《黄昏》赏析[J];青年文学家;2009年05期
6 刘东方;;“反差不多”论中的“差不多”——以“反差不多”运动中的茅盾与沈从文为中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高丽琴;;30年代商业化语境中的文化坚守[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朱晓进;政治文化心理与三十年代文学[J];文学评论;2000年01期
9 杨义;郝庆军;;何其芳论[J];文学评论;2008年01期
10 刘东方;;关于1936年“反差不多”论争的当代再思考[J];文艺争鸣;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爱芹;;天津报刊与曹禺早期媒体形象[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梁萍;抗战时期的桂林《大公报》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2 陈连伟;《水星》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郭继毅;论郑振铎的抒情散文[D];西南大学;2010年
4 廖敏;萧乾与《大公报·文艺》副刊[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丽莉;论革命文学思潮对自由主义作家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佳佳;沈从文与《大公报·文艺副刊》[J];新闻大学;2004年02期
2 王淳;;从“人文”到“大众”——《大公报·文学副刊》的“吴宓——沈从文时代”[J];新闻爱好者;2009年14期
3 刘北汜;;最后三年的《大公报·文艺》[J];新文学史料;1993年01期
4 李端生;沈从文与《大公报》[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5 刘淑玲;沈从文的文学观与《大公报·文艺副刊》的定位[J];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6 吴立昌;沈从文与左翼文学——兼谈文学与政治的关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7 王继志;沈从文严肃文学观观照下的京派和海派[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任葆华;;沈从文没有回复胡乔木的信吗[J];博览群书;2010年11期
9 华济时;鲁迅与沈从文[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年03期
10 糜华菱;郭沫若和沈从文的文字恩怨[J];新文学史料;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丽;;“长河”的生态美与生态智慧[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罗宗宇;;沈从文与巴金的交往补充考释[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刘永泰;;人性的贫困和简陋——重读沈从文[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4 刘永春;;论沈从文书信中的文学批评[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张洁宇;;作为诗人的沈从文——兼议新诗史研究视野问题[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吴文南;;沈从文和哈代作品中的乡土精神之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苏策;;他永远存在[A];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选[C];2007年
8 张新颖;;沈从文谈汪曾祺[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2)[C];2010年
9 张殿兴;;民族危机与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主张(1931-1937)——以《大公报》社评及其政论文章为例[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10 今泉秀人;陈薇;;“乡下人”究竟指什么——沈从文和民族意识[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端生;沈从文:一位理性的文学编辑[N];文艺报;2002年
2 常琳;沈从文墓误读多[N];吉林日报;2006年
3 杨元崇 蒋海兰;两部沈从文研究著作出版[N];文艺报;2006年
4 周力军(书评人);一样的文章,不一样的沈从文[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5 刘洪涛;从“桃红色作家”到“文学大师”[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颜家文;沈从文与写字[N];美术报;2007年
7 钱世明;怀念个石先生[N];光明日报;2005年
8 商金林;叶圣陶“读”出来的沈从文[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杨建民;郁达夫初识沈从文[N];中华读书报;2010年
10 资华筠;墓前追忆沈从文[N];人民政协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萌羽;全球化视野中的沈从文与福克纳[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季剑青;大学视野中的新文学[D];北京大学;2007年
3 陈啸;京派散文:走向塔尖[D];河南大学;2008年
4 吉崇敏;《文学季刊》与1930年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6年
5 王印焕;1911-1937年冀鲁豫农民离村问题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6 向常水;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湖南慈善救济事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马俊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平小报与故都革命文艺青年[D];北京大学;2009年
8 吴斌;《大公报》宪政言论分析(1902-1949)[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易彬;论穆旦诗歌艺术精神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董正宇;现代湘籍作家“泛方言写作”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雄伟;沈从文与《大公报》文艺副刊[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国彬;作为编辑的沈从文[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郝秀霞;“京派”刊物在“京派”发展史上的意义[D];厦门大学;2008年
4 舒刚波;沈从文接受史研究(1925年—1949年)[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杜波;历史与情感的变奏——沈从文小说文体论[D];青岛大学;2003年
6 胡迟;迷惘·沉溺·升华[D];安徽大学;2003年
7 程捷;从《边城》到《长河》——论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发展演变[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红艳;论沈从文文学批评的审美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樊春梅;乡土文学大师:鲁迅与沈从文[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雷晓;纯朴真挚的生命 绚烂雅致的风采[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55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655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