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地方性区划:大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中的法律、市场和选择》
本文关键词:书评:《地方性区划:大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中的法律、市场和选择》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利用模式 地方性 土地开发 替代性 相结合 区划 开发项目 大城市交通 城市规划 政府干涉
【摘要】:正美国密歇根大学著名城市规划教授乔纳森·莱文这本新书,提供了一个如何看待"美国情境下"土地利用和交通相结合有关争论的新视角。这一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
【作者单位】: 美国南加州大学政策、规划和发展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模式 地方性 土地开发 替代性 相结合 区划 开发项目 大城市交通 城市规划 政府干涉
【分类号】:F301
【正文快照】: 美国密歇根大学著名城市规划教授乔纳森·莱文这本新书,提供了一个如何看待“美国情境下”土地利用和交通相结合有关争论的新视角。这一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经成为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此书很好地平衡了理论的演绎,并基于观察与经验质疑,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1主要内容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武;;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秦皇岛市土地利用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2 汪鹏;杨庆媛;文森;刘燕;;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探讨——以重庆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1年04期
3 李明财;郭军;熊明明;;基于遥感和GIS的天津建成区扩张特征及驱动力[J];生态学杂志;2011年07期
4 邓运员;杨载田;;地方性古村镇的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研究——以湖南衡东县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5 洪名勇;;地方综合性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规范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7期
6 刘本龙;王玉森;李志峰;崔艳玲;;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0年11期
7 胡勇;;低碳生态城土地利用调控的发展动态与研究展望[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珂;李国敏;;低碳视阈下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变革及其路径选择[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2 刘杰;陶军德;李艳芳;曾光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研究[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彭大鹏;;农业的地方性特点与治理变革[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4 杨正勇;高健;朱伟伟;;试论地方性渔民协会在提高渔民收入中的作用——以海安县紫菜商会为例[A];中国水产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4年
5 ;江苏省养猪行业协会[A];中国猪业发展大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廖国泰;;加快会宁县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的对策[A];2007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全国马铃薯免耕栽培现场观摩暨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赵来;崔淑卿;吕成文;;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研究——以黄山市为例[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黄海棠;胡宏民;梁保德;李德乾;;关于问十乡创新烟农协会的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6年论文集(下)[C];2007年
9 刘志刚;田义军;;WTO与加强基层土地行政管理的思考[A];新世纪土地问题研究[C];2002年
10 朱广学;李广成;杨朝剑;;谈节约集约用地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刚 樊秀云;黑土地上孕育新希望[N];祁连山报;2009年
2 记者 柳乙未;上海160多家规范奶牛场上半年完成培训[N];东方城乡报;2006年
3 周之江 王丽;香猪香羊都是宝,专家建议保护畜禽“土”良种[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记者 施耀花;全市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近30亿元[N];白银日报;2006年
5 宁德市国土资源局;寻求六大工作突破 服务环三跨越崛起[N];闽东日报;2010年
6 萍子;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简介[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王朝霞邋李峰;要打响市场,先打响牌子[N];甘肃日报;2008年
8 高歌邋记者 侯冰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成立[N];鞍山日报 ;2007年
9 本报记者 霍丽洁;开放联合 自强进取[N];中国花卉报;2006年
10 李剑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公共服务[N];人民政协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为民;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可持续性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陈文惠;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朝阳;营口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春轶;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3 刘宗连;基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许连君;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利用战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焦红;哈尔滨都市圈土地利用模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李水玉;土地利用规划中生态建设研究的理论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森森;我国农村能源立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曹云雷;大安市土地利用分区与安全格局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巴贻南;长春净月区土地利用规划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芬;基于GIS的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12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712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