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的比较分析——《乡土中国》书评
本文关键词: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的比较分析——《乡土中国》书评
【摘要】: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对两种不同性质社会所作的有中国特色的概括,通过类比不同的社会结构来理定我国的社会结构。这种对比研究是对经验和实践的总结,通过比较两种社会结构的异同找出社会内在规律,从而较为客观地总结了乡土中国的本质特点,并论证了结构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形成许多有价值的一般概念。
【作者单位】:
【关键词】: 礼俗社会 法理社会 礼治 法治
【分类号】:D920.0
【正文快照】: 我们国家前现代的小农社会以其“乡土性”成为礼俗社会的典型,而积累于拓殖时代,在三百多年历史中迅速崛起的美国则以其合理性、契约性、现代性而理应获得“法理社会”的称号。鉴于费孝通先生是以西方现代法理社会为参照,对我国传统礼俗社会进行的分析和比较,本文试图采用类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成勇;;传统伦理变革与社会公德培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汪乾;;民族主义在中国的源起与成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吴波;;基于合理行为理论的奢侈品购买动机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司彩玲;;从高低语境文化交际理论看中美交际模式差异[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鞠梅;;爱情:女性解放的最终归宿?——张欣的《为爱结婚》的女性视角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6 王强;;社会主义道德信仰的历史时代起点[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师英杰;;论和谐社会的文化价值诉求[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9 李龙;;孝道的重建——论儒家“孝”观念的生活情感本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秦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核心价值评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李鸿;现实社会结构观与西方社会结构理论批判[D];吉林大学;2005年
4 秦琴;当代乡村社会中的“社会资本”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5 秦海霞;关系网络的建构:私营企业主的行动逻辑[D];上海大学;2005年
6 张喜田;论转型期小说“人”的发现[D];复旦大学;2005年
7 姜源;异国形象研究:清朝中晚期中美形象的彼此建构[D];四川大学;2005年
8 马永利;现代都市语境下的中国“杂志文”[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云鹏;文化权: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的向度[D];吉林大学;2005年
10 王国骞;国家法实效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倩倩;陈沛照;;从礼治到法治:一个苗族村落社会治理结构的变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李浩;;传统价值观角度下贫困地区“无讼”现象初探[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1期
3 杨国强;;中国古代“公正”叙事[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08期
4 李贵连;;从贵族法治到帝制法治传统中国法治论纲[J];中外法学;2011年03期
5 张洋;刘小茵;高阳;;志愿者事业发展之我见[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年16期
6 蔡世晶;;浅析荀子的礼法思[J];学理论;2011年23期
7 刘岩峰;齐晓亮;;礼治:从文本到习俗——乡土社会中“礼”文化的社会功能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19期
8 孙景坛;;中国古代早期法家和法家思想新探[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9 王珊;原迎利;;论法家的法律思想[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6期
10 王修珏;;中国古代刑法之罪刑法定探微[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世甫;;礼、礼治、法治[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张映海;;新加坡国家现代化与儒家思想的关系[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张显清;;试论明太祖“以教化为本”的治国思想与实践[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4 夏祖恩;;《礼记》对基本法理的构建[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林金树;;明太祖的法制思想:“止循《律》与《大诰》”[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6 章立明;;试论先秦儒家政治伦理向现代经济伦理转换的可能性[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李晓斌;;试析孔子德治思想与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8 徐洪兴;;二程论“仁”和“礼乐”[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谢兵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探析[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汪磊;;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思想探微[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降大任;原儒的“法制”观[N];太原日报;2010年
2 厦门大学 丁夏;略论孔子的法律思想[N];西部法制报;2008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学博士 沈杰;青年工作:以创新精神面对现代化与青年发展[N];光明日报;2002年
4 徐科 王洪;论孔子“四治”思想与和谐社会[N];人民政协报;2007年
5 马小红;“以刑为主”还是“以礼为主”[N];法制日报;2007年
6 烟台市教科院 管锡基;农民没有文化?教师缺乏理论?[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 董鸿扬;“礼”的现代价值[N];哈尔滨日报;2007年
8 ;隔“岸”观法[N];人民法院报;2001年
9 张哉;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N];山西政协报;2005年
10 潘允康;城市化建设的统筹理念[N];天津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于语和;中国礼治与西方法治之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胡锐军;理想的诉求与没落[D];吉林大学;2005年
3 张自慧;礼文化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4 白华;儒家礼学价值观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5 许健;汉代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确立及其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菊霞;论春秋时代的礼治思潮[D];西北大学;2004年
2 马国华;孔子的礼治思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3 明旭;孔子“为政”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盖中武;明太祖礼治思想探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5 王岳新;中国传统门饰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宋洁;魏晋南北朝法律的儒家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孙艳红;从礼到法[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何剑;论礼治的内在逻辑及历史发展轨迹[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李洁珍;法理社会的主体精神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滢滢;农民消费观初探[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77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777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