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书评论文 >

文化批评入门之书:评《文化批评关键词读本》

发布时间:2017-09-30 22:37

  本文关键词:文化批评入门之书:评《文化批评关键词读本》


  更多相关文章: 阿瑟·伯格 文化批评 文学


【摘要】:文章评述了阿瑟·伯格的力作《文化批评关键词读本》,通过考察其主要内容、提炼其主要特色,向读者尤其是相关的研究者推介此书,期望此书能对当下的文学研究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关键词】阿瑟·伯格 文化批评 文学
【分类号】:I06
【正文快照】: 阿瑟·伯格(Arthur Asa Berger)退休前为旧金山州立大学教授,是一位多产作家。在担任旧金山州立大学教授的三十余年时间里,他出版了60余本书,当中包括《通俗文化》(Pop Culture)、《媒介分析技巧》(Media Analysis Tech-niques)、《通俗文化体裁》(Popular Culture Genres),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宪章;;文学和图像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江海学刊;2010年01期

2 张玉勤;;走向“后理论”时代的文学理论[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3 张法;;中国当前文艺学的几个问题[J];文艺争鸣;2010年01期

4 陶东风;;走向自觉反思的文学理论[J];文艺争鸣;2010年01期

5 廖述务;;理论自反与体系重构——评南帆、刘小新、练暑生合著《文学理论》[J];南方文坛;2010年01期

6 吴炫;;论中国式当代文学性观念[J];文学评论;2010年01期

7 夏静;;“首届全国文艺学高峰论坛”综述[J];文艺研究;2010年01期

8 胡平;;我们的干老[J];文学自由谈;2010年01期

9 周秀萍;;文学理论的开放性及其边界[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张大为;;“后文化批评”:经济理性时代的“文化”实践[J];山花;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东风;;我的文艺学教材理念[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2 罗绂文;;百年新诗之旧“路”——中国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关系的几种模式之考察[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朱欢欢;;苏轼科技活动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梁庭望;;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的创新[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5 廖四平;;论袁可嘉的诗歌[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钱明锵;;莫把吟坛变“看坛”——略谈诗词的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7 ;叶嘉莹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8 王齐建;;悼念恩师袁可嘉先生[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光荣;;录佚诗再寄袁可嘉先生[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洁岷;;面对灾难或重大社会问题,诗歌何在? 诗人何为?[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俐俐;叙事探究与文学经典研究[N];文艺报;2010年

2 金华;文艺理论研究的新突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3 钱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是可以常青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童庆炳;冲破文学理论的自闭状态[N];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古风扬州大学文学院;文学理论的“中国话语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辛楠;对文论前沿问题的思考[N];文艺报;2010年

7 陈忠实;王愚:热情率性与悄没声息[N];文艺报;2010年

8 张华;生态批评不是纯粹的文学批评[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马驰;如何走出后现代[N];文艺报;2010年

10 蒋寅;对文学理论的技术要求[N];中华读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秀丽;克里斯蒂娃解析符号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传明;清代山东古典戏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宗圆;批评史的多重启示——试论韦勒克的《近代文学批评史》[D];吉林大学;2009年

4 宫泉久;清初山左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阎伟;萨特的叙事之旅[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吕和应;德罗伊森《历史知识理论纲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李琼;保罗·奥斯特的追寻:在黑暗中寻找自己的位置[D];厦门大学;2009年

8 孙艳;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文化物质主义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阿布都沙拉木·旭库尔;古代突厥文碑铭文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孙淑奇;文学体验论[D];辽宁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红;论萨义德的文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傅丽叶;现代设计中设计师“态度”的比较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朱荣;清末民初翻新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姗姗;论罗斯金自然观和文化观的相互融合关系[D];浙江大学;2010年

5 陈军;当下新诗口语化写作的文化批评[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以仁;黑人性的遗失与幸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燕;论胡适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复杂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奕;本雅明“拱廊街计划”批评方法论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冯君;20世纪英语文学批评的范式革命[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赵恩鹏飞;霍尔顿的困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50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950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2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