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书评论文 >

音乐批评与音乐洞察的新视角——关于《作曲家的人格声音》的深度书评

发布时间:2017-10-06 15:47

  本文关键词:音乐批评与音乐洞察的新视角——关于《作曲家的人格声音》的深度书评


  更多相关文章: 人格 戏剧性 学术性音乐批评 语境


【摘要】:《作曲家的声音》是一部视野独特、分析深入的学术专著,书中所述观点及所用方法,对我国当下的音乐学术界有着巨大的启发意义。本文从写作特点、论述逻辑、关键词以及书中所涉及的几对关系入手介绍了这本学术性与趣味性并重的著作,同时也对本书作者——爱德华·T.科恩的音乐批评思想作了进一步评述。
【作者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关键词】人格 戏剧性 学术性音乐批评 语境
【分类号】:J605
【正文快照】: “如果音乐是一种语言,那么发言的是谁?”——爱德华·T.科恩一、小引美国作曲家、音乐学家爱德华·T.科恩[Edward T.Cone]教授的《作曲家的人格声音》[The Composer's Voic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Press,1974]一书①是近几十年来英语世界中学术性音乐批评[academic critic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建章;论《聊斋志异》“弄假成真”的艺术技巧[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邹宗良;;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聊斋志异·娇娜》篇创作心态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3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4 周涛;论鲁迅小说中第一人称叙事的可靠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兰珊;;神话型理想面对现实的执着追问——试析《堂吉诃德》中镜子-本文的指示作用和主要本文的寓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王中;论《啼笑因缘》的多重趣味组合[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叶立刚;;试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作者的介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8 张慎琳;叶晓青;;独特的叙述视角与反讽意味的生成——吴组缃《官官的补品》的文本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9 樊俊娇;;言未尽,情先悲——浅议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稚气可掬,但是出于自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10 陈玉洁;;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技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素茶;;喜剧形式下的悲剧内涵——解读马克·吐温的《苦行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礼牡;;试析《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建峰;韦恩·布斯与西方文学批评的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柳晓;越战创伤叙事[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祖国颂;唐传奇时空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林佩璇;《圣经》典故研究:价值与缺失[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景银辉;“文革”后中国小说中的创伤性童年书写[D];上海大学;2010年

6 王爱侠;右派形象与作家心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周小娟;探寻“自我”—夏洛蒂·勃朗特小说主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俞佩淋;作为症候的“文革”记忆书写[D];浙江大学;2011年

9 冀运鲁;《聊斋志异》叙事艺术之渊源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10 敖特根白乙拉;蒙古族现代启蒙文学——(1902年至1947年)[D];内蒙古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园;混乱下的清晰——从叙事时间、聚焦和叙事话语解读《喧哗与骚动》[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2 司新艳;“三言二拍”中的俗谚语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亚男;论严歌苓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静;生命意志的追询[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琳琳;黎巴嫩女作家哈南·谢赫小说《泽赫拉的故事》的女性主义解读[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6 齐志会;苏青小说叙事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文卫;隐蔽的脸[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彦军;《帕梅拉》的叙事技巧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9 李红;试论查尔斯·狄更斯小说情节中的巧合[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占祥;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中的婚姻叙事[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威·路特,宫竺峰;论悬念[J];世界电影;1982年03期

2 柏建华;人格的提升[J];现代商业银行;2005年03期

3 周恒彩,赵晓静;人格与应对[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高岩;语境与意义的选择及理解[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张彦炜;关于语境的一些看法[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2年04期

6 陈平辉;“语境”断想[J];文艺评论;1997年06期

7 王智鸣;守住人格[J];兵团工运;1997年05期

8 曹阳;论语境和翻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7期

9 齐小红;试论在语境中理解话语[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10期

10 钟q茂;浅谈语境的构成因素[J];龙岩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彦章;王正国;尹志勇;朱佩芳;;摩托车驾驶员驾驶行为、人格、交通安全态度与事故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骆鹏程;李永鑫;;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童辉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测量与评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丁秀玲;韩力争;冯玉州;;大学生的人格描述与心理健康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5 韩菁;刘金平;;人格、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谭雪晴;;贫困大学生孤独感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甘秀英;聂衍刚;周虹;;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应激障碍与社会支持、人格的关系研究——以5.12地震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新秀;刘瑞利;张进辅;;家庭生活方式问卷编制及其与儿童人格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李海燕;胡卫平;;学校环境、青少年人格特征对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戴莉;谢晓丹;;笔迹对个体第一印象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文杰;飞人格瓦拉连胜20场[N];中国体育报;2003年

2 桑玉成;人力资源语境下的人才战略[N];中国远洋报;2004年

3 李 兵;快补上“尊重孩子人格”这一课[N];河南日报;2004年

4 止阉 自由评论人;体味不复存在的语境[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5 昆十中 李军;修辞和语境[N];云南经济日报;2001年

6 王永钦;李国月:金钱有数 人格无价[N];中国妇女报;2004年

7 林崇德;要珍惜老师的人格与声誉[N];光明日报;2004年

8 尹航;人心齐 人格高 人才出 人气旺[N];中国石油报;2004年

9 林荷;独董,请自重你的人格[N];亚太经济时报;2004年

10 林毕帜;更重要的素质是人格[N];工人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杰;萨拉凯恩:从存在的悲剧到后现代戏剧[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2 沈亚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人格自我与个体性[D];吉林大学;2004年

3 邱春林;凡·高、徐渭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4 王旭梅;事件相关电位P300,,LDAEP与气质性格量表TCI人格纬度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5 叶枫宇;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留生;传统伦理与五四作家人格及其文学创作[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朱晨海;近现代中国文化名人人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曹海军;文本与语境: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亓圣华;中学生羞耻感与身体锻炼之间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吴国荣;曾国藩的人格、学问与治术[D];湖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冰;《老人与海》中的自我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肖丹;歌剧《图兰朵》中两位女性人物音乐形象的比较[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3 林曦;试论当代油画创作中戏剧性效果的营造[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姚佳根;戏剧性对话的戏剧文体学诠释[D];厦门大学;2008年

5 陶红雨;田汉建国前戏剧的民众化倾向[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6 易蕾;论童话在小学教育戏剧中的应用[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7 王文琦;从“戏剧导演”到“戏剧导师”[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8 陆军;翻译中的语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9 陈明;[D];黑龙江大学;2003年

10 汪强;语境与理解[D];东华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83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983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a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