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著《作为话语的音乐:浪漫主义音乐的符号学探索》及书评
本文关键词:译著《作为话语的音乐:浪漫主义音乐的符号学探索》及书评
更多相关文章: 语言学-符号学 音乐符号学 纵聚类方法 转换生成法 中克理论
【摘要】: 《作为话语的音乐:浪漫主义音乐的符号学探索》是作者阿加乌在继1991年的《玩转符号学:古典主义音乐的符号学阐释》之后,继续运用音乐符号学的理论分析浪漫主义音乐的一本新著。 译者书评主要通过对音乐符号学的语言学-符号学背景作出梳理,找出音乐符号学所借鉴的理论和分析方法,以作为本书所使用的符号学分析方法的来源。随后,在具体对本书的讨论中,译者概括了各章的核心内容,并且具体阐释了本书的核心分析方法:纵聚类方法和转换生成法。最后,讨论了本书中不足之处以及译者的翻译体会和所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语言学-符号学 音乐符号学 纵聚类方法 转换生成法 中克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0-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s4-6
- 目录6-8
- 前言8-10
- 引言10-19
- 第一部分 理论19-176
- 第一章 作为语言的音乐19-39
- 第二章 分析准则之一39-66
- 第三章 分析准则之二66-93
- 第四章 通往自由作品之桥93-134
- 第五章 纵聚类分析134-176
- 第二部分 分析176-272
- 第六章 李斯特,《奥菲欧》(1853-1854)176-194
- 第七章 勃拉姆斯,《E小调间奏曲》,作品119,第二首(1893);《第一交响曲》,第二乐章(1872-1876)194-216
- 第八章 马勒,《第九交响曲》,第一乐章(1908-1909)216-239
- 第九章 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作品130,第一乐章(1825-1826);斯特拉文斯基,《管乐交响曲》(1920)239-268
- 后记268-272
- 索引272-284
- 语言学词汇表284-285
- 评《作为话语的音乐》285-309
- 引言285-287
- (一) 《作为话语的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学之符号学探索》的写作背景287-295
- (二) 概述《作为话语的音乐:浪漫主义音乐的符号学探索》295-303
- (三) 评价303-306
- (四) 翻译与阅读难点306-309
- 后记309-310
- 参考文献310-31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堂;;从“释比”的音译谈羌族释比经典中“神名”的英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沙宗元;;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孙显元;;中共两大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命名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惠嘉;户晓辉;;论“兴”义的演变及其思维特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徐福坤;;从汉字的应用看汉字的性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孙良诚;;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和言语教学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孙良诚;;高职英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言语教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王兆春;;索绪尔符号学说与《墨经》“名实”论之比较[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莉;;索绪尔的语言观及任意性原则对外语学习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4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周红红;;文化特色词与双语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7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军;曹宇;肖畅;;设计艺术传播的可持续发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韩永进;;城市创新的结构与符号逻辑——城市创新经济结构体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路线图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黄荣生;;汉、英姓氏文化差异探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蕾;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语言研究:程式语和语言创造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韩艳玲;可能性构造空间理论与计算机作曲思维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丹;语言学术语汉译规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莹莹;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分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丁一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大众传播学解读[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单清华;职业教育中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认知现状及前景构想[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伟娜;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84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984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