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学术论文 >

谈地震观测常用专业术语与学术论文的规范编写

发布时间:2017-09-05 12:28

  本文关键词:谈地震观测常用专业术语与学术论文的规范编写


  更多相关文章: 地震观测 专业术语 规范


【摘要】:参照与地震专业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震行业标准和科技文献编排规范,对地震观测量和单位、测项类型、仪器名称、防震减灾术语等规范编写分类介绍;学术论文、科技报告的构成及规范编写进行阐述。
【作者单位】: 山西省地震局;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省地震局太原基准地震台;
【关键词】地震观测 专业术语 规范
【基金】:山西省地震局科研项目(SBK-0918)部分内容
【分类号】:P315.6
【正文快照】: 0引言通过对近几年在《山西地震》刊登的论文进行编辑校对发现,地震专业论文在地震专业术语运用上比较混乱,格式不统一;论文中的摘要、引言、正文、结论等部分未严格按照相关编写规范的规定进行。为促进地震专业术语的规范标准运用、科技论文的规范编撰;促进专业知识的交流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Kato;T.Miyatake;N.Hirata;袁志祥;;高密度地震观测揭示的2004年新o_县中部地震的凹凸体和障碍体[J];世界地震译丛;2011年02期

2 李梓;;海城地震: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被成功预报的大地震[J];旅游时代;2011年04期

3 游爱生;李敬;黄友明;刘少文;叶世山;;数字地震台站远程维护模块开发[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25期

4 纪加迎;卢振恒;;2011年度日本地震调查研究主要项目与经费概算[J];国际地震动态;2011年06期

5 钟以章;高艳;;辽宁地震科技发展述评[J];防灾减灾学报;2011年02期

6 丁世念;魏贵春;商国利;胡四清;;英山数字地震台的勘选及建设[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年S1期

7 黄建平;胡彬;;临界加速地震矩释放模型的网格计算[J];国际地震动态;2011年07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会忠;蔡晋安;黄建平;泽仁志玛;沈萍;何加勇;王东彬;陆松宝;;地震观测信息技术创新思考[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2 常利军;丁志峰;王椿镛;孙卫国;;第27次南极科考度夏期间长城站地震观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广福;刘福田;徐礼国;冉崇荣;邵安民;张玉云;赵凤文;;大动态、宽频带、三分量数字海底地震仪OBS863-1[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4 苏丛柏;景呈国;;合欢树地震观测与试验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张瑞芳;袁正明;;山西大同-阳高地震的监测与预报[A];山西省地震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刊[C];2005年

6 苏丛柏;景呈国;樊光明;;合欢树与地震观测[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7 郑天愉;陈凌;赵亮;艾印双;何玉梅;许卫卫;;华北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地震观测和成像研究的一些新结果[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邵安民;金东敏;李宝祥;陈宝生;勾少仁;;CSJ—触发式数字延时记录器[A];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十年(1950-1990)[C];1990年

9 王伟;;关于地震观测环境保护问题的探讨[A];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电磁波专题研讨会摘要集[C];2005年

10 阎志德;;地震韵律现象的分析及其预报意义[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冯丽俐;昆明地震观测能力提高[N];昆明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刘宁 记者陆学进;海安地震观测新站通过验收[N];南通日报;2010年

3 记者 蔡晨晖 通讯员 阮鹏庭;我市砂层应力地震观测站通过验收[N];湄洲日报;2010年

4 晚报记者 罗靖 刘威;滚钟口“探秘”地震观测全过程[N];银川晚报;2010年

5 记者 李佳 通讯员 阮聪;我市投资630万加强地震观测[N];长江日报;2008年

6 崔静;中国地震观测台站安家南极格罗夫山[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7 鲁文;地震观测区内限制钻井抽水[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8 赵建国;我国将建国家地震预警中心[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9 尹文盛;东营筹建全省最先进数字地震遥测台网[N];东营日报;2006年

10 卢敬叁邋本报记者 杨蕾;为地震观测提供技术支撑[N];中国质量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志斌;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集成中关键问题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2 王洪体;数字地震仪网络化与智能化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3 李桂花;井间地震波场数值模拟及波场特征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4 范小平;用散射体波随机反演研究长白山火山区介质非均匀性[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贺来;基于USB的数据收发系统设计[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2 彭朝勇;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地震观测网络模型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7年

3 盖殿广;地震预报中的OLAP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4 王继;地震事件和震相检测处理系统[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5 闻军;利用全球虚拟地震台网进行快速地震参数测定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7年

6 马中华;台站数据共享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08年

7 任枭;震源机制解测定在常规分析中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年

8 周银兴;微震事件检测及震相自动识别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9年

9 吴明恕;地震台阵数据管理[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8年

10 刘倬;利用震源时间函数估算地震辐射能量[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本文编号:797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zy/797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9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