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基指数模型
发布时间:2022-01-02 05:01
[目的]为通过构建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基指数(Pest based index,PBI)评价体系,定量评价出与林分因子共同作用后,立地因子对赤松纯林中昆嵛山腮扁叶蜂发生程度的作用等级。[方法]本研究基于森林虫害发生的基本原理,将影响昆嵛山腮扁叶蜂的结果归因于林分因子和立地因子的综合作用。在相同龄阶的赤松纯林生态系统中设立临时样地,筛选影响昆嵛山腮扁叶蜂发生的关键林分因子,建立关键林分因子与昆嵛山腮扁叶蜂虫情指数的函数关系,选取最优模型作为主曲线;将主曲线等比值拉伸得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基指数曲线群,其自下而上依次表示不同的虫基指数,即立地对昆嵛山腮扁叶蜂发生程度的作用等级。[结果]1)基于森林虫害发生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虫基指数的概念。2)确定了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基指数的定量方法,它包含样地的设立、虫情指数的调查、林分因子和立地因子的调查、关键林分因子的筛选、基准点的确定、备选主曲线模型的建立、主曲线模型的确定和评价、主曲线的绘制及曲线群的建立共9个步骤。3)逐步回归和偏相关分析确定冠幅是影响昆嵛山腮扁叶蜂发生的关键林分因子,依据所提定量方法建立主曲线方程:Q=75.53/(1+e-0....
【文章来源】:林业科学研究. 2020,33(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昆嵛山腮扁叶蜂发生与赤松纯林林分因子的关系[J]. 胡瑞瑞,梁军,谢宪,黄咏槐,苑晓雯,王俊,张英军,张星耀. 生态学杂志. 2019(05)
[2]青海省林木胸径生长量与生长率模型研究[J]. 马克西,曾伟生,侯晓巍. 林业资源管理. 2018(04)
[3]20种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褐飞虱拒避与引诱行为的影响[J]. 张献英,霍治国,犹昌艳,胡飞.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4(03)
[4]Richards多形地位指数模型研建新方法——参数置换法[J]. 惠刚盈,张连金,胡艳波,赵中华. 林业科学研究. 2010(04)
[5]桑红蜘蛛、桑蓟马在云南省不同地域桑园的发生规律及防控要点[J]. 柴建萍,余凌翔,谢道燕,高东芬,郭石生,饶正荣,杨曙光,洪正杰,张云波,陈松. 蚕业科学. 2010(03)
[6]赤松纯林林分特征对昆嵛山鳃扁叶蜂发生量的影响[J]. 孙志强,张星耀,林琳,梁军,张英军,于善栋,杨晓燕. 生态学报. 2010(04)
[7]萧氏松茎象幼虫有虫株率与虫口密度相关关系[J]. 罗永松,黄昌华,温小遂,黄建清. 中国森林病虫. 2006(05)
[8]昆嵛山腮扁叶蜂生物学特性研究[J]. 王传珍,王京刚,杨隽,刘德玲,邵凌松,于培湖,刘艳雪,逄焕臣. 森林病虫通讯. 2000(04)
[9]中国叶蜂四新种(膜翅目,广腰亚目:扁叶蜂科、叶蜂科)[J]. 萧刚柔. 林业科学研究. 1990(06)
本文编号:3563526
【文章来源】:林业科学研究. 2020,33(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昆嵛山腮扁叶蜂发生与赤松纯林林分因子的关系[J]. 胡瑞瑞,梁军,谢宪,黄咏槐,苑晓雯,王俊,张英军,张星耀. 生态学杂志. 2019(05)
[2]青海省林木胸径生长量与生长率模型研究[J]. 马克西,曾伟生,侯晓巍. 林业资源管理. 2018(04)
[3]20种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褐飞虱拒避与引诱行为的影响[J]. 张献英,霍治国,犹昌艳,胡飞.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4(03)
[4]Richards多形地位指数模型研建新方法——参数置换法[J]. 惠刚盈,张连金,胡艳波,赵中华. 林业科学研究. 2010(04)
[5]桑红蜘蛛、桑蓟马在云南省不同地域桑园的发生规律及防控要点[J]. 柴建萍,余凌翔,谢道燕,高东芬,郭石生,饶正荣,杨曙光,洪正杰,张云波,陈松. 蚕业科学. 2010(03)
[6]赤松纯林林分特征对昆嵛山鳃扁叶蜂发生量的影响[J]. 孙志强,张星耀,林琳,梁军,张英军,于善栋,杨晓燕. 生态学报. 2010(04)
[7]萧氏松茎象幼虫有虫株率与虫口密度相关关系[J]. 罗永松,黄昌华,温小遂,黄建清. 中国森林病虫. 2006(05)
[8]昆嵛山腮扁叶蜂生物学特性研究[J]. 王传珍,王京刚,杨隽,刘德玲,邵凌松,于培湖,刘艳雪,逄焕臣. 森林病虫通讯. 2000(04)
[9]中国叶蜂四新种(膜翅目,广腰亚目:扁叶蜂科、叶蜂科)[J]. 萧刚柔. 林业科学研究. 1990(06)
本文编号:3563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fmb/3563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