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工党三明市委员会 中国农工党三明市委员会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组织建设
党员风采
经验交流
学习研究
位置: 中国农工党三明市委员会 > 首页 > 文苑园地 > 正文
我的农工情缘
--三明市第一个农工党员的回忆录
2017/1/19 11:28:22 来源:中国农工党三明市委员会
·曾德骧
一、读书改变命运,草根中医进学院任职,农工党名声始入心扉。
本人出生于明溪县一中医世家,先父曾桂育(《永安卫生志》(1987年版名老中医之一),靠悬壶济世之微薄收入维系一家生计,生活拮据,日子清贫。自幼在先父临证身边耳濡目染,渐渐对中医有些了解并产生兴趣。1959年永安一中高中毕业因故未能考上大家。1960年春季高招考入晋江医专,不久又大办农业而下放回家,后该校也下马。
1961年3月经永安县劳动科介绍,随父在西洋卫生院、小陶医院跟班为徒,学习中医。1966年经考核合格为中医士,分配到罗坊卫生院从事中医诊疗工作。
罗坊乡地处永安最边远的高山沟壑之中,当时不通公路,农民生活贫苦,有病即使很严重也不肯转送永安医治而要留在当地就诊,卫生院只有4人,这给我极大的挑战与压力,但我想这也是历练的机会与动力。白天看门诊,也常出诊、下乡,一走就是几十里的山路,一身大汗。带上药箱、医书(就是老师)、换洗的衣服,五年多走遍每一个村落。但晚上四处黑灯瞎火,倒是独对煤油灯看书学习的好时机,就这样边学边干,有机会就请教上级医院医师释疑解难,日积月累成了“万金油”医生,既看中医又看西医,还当护士管过病房、外科换药室、注射室,助产士回家探亲时我还顺利接生两个孩子。在深山老林之中孤身一人,看病如履薄冰,而胆不大无法面对诸多危重病人,心不细则随时就可能发生医疗事故。出诊、下乡时曾先后发现疑似伤寒、流脑、乙脑、上消化道出血、宫外孕等危急重病人,经护送县医院诊断都得以证实,心中如释重负,遇到严重的创伤如贯通伤、手臂炸断大出血也要当机立断给予有效包扎和近心端单骨结扎并火速转送县城救治。
后来卫生院有了六名医务人员,其中5人都打报告要求调回永安工作,我自知不可与之相比,没打报告。想不到卫生局长说:“把那个没打报告的中医调到曹远卫生院。”心中不胜感激,曹远毕竟离城较近。1973年9月承蒙卫生局领导关怀,选送我到福建医大中医系进修一年,使我从之前实用性片面性自学提升为系统性学院课堂教学学习。对提高自身的中国理论和诊疗水平有着极大的帮助。结业后听卫生局人事干部说中医系要我留校工作,但卫生院不放,其实我也不敢负此大任,还回曹远。
读书不负有心人,1979年欣悉中共中央(78)56号文件、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78)卫改字第158号(78)劳计字第115号《关于从集体所有制和散在城乡的中医中吸收一万名中医中药人员充实加强全民所有制中医机构问题的通知》已下发,是时距开考只剩20余日,然昔日寒窗多年沉积,今终得一验。
本人经参加永安初考、三明复试、福建中医学院面试,喜逢佳运,1979年12月《福建省卫生局〔闽卫(1979)72号〕文件》下达,得知录取本人到福建中医学院工作:技术职称升为中医师、工资升三级为卫技15级(相当于本一毕业转正后的工资),原在卫生院集体所有制改为全民所有制。更加难得的是此批录取进中医学院的5名中医师中4名在福州地区录取,其他60多个市县区只录取我一人。
1980年1月到中医学院报到后,先参加俞长荣教授主导的“湿”实质的研究工作,期间听到同批进入之师兄弟在谈论加入农工党能得到更大进步之事,从此农工党这响亮的名字送进我的心扉,并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二、参加农工党人生更精彩,素质有提高,参政做贡献。
不久湿的研究暂告一段落,学院在筹建附属人民医院的同时,组织我们新进的人员参加院办“中医师资班”全日制课堂教学学习8个月,以尽快熟悉教材、学好大纲、规范备课,写好教案,学好讲课技巧。任课老师全是顶级教授,可谓倾巢出动,如赵荣、盛国容、肖熙、俞长荣、俞慎初、傅瘦生、陈雨苍、李学耕、范德隆、陈竹龙、王大理、赖义初、谢德聪等,真是领导极其重视、高师云集,机会极其难得,使学员学习热情十分高涨,收获颇多,大大提高了学员的系统教科书新知识,教学方法,还学习到诸位恩师多年(直至是他们社会秘诀)临证经验。
其中俞慎初教授中医世家出身,14岁起即著书出版专集20多部,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威望,他也是农工党中央委员。有一次我向他讨教诊治疑难杂证问题后,他对我说:“你也算是科班出身,你可以参加农工党。”
俞教授的一番好意,却使我一夜难眠,我十分感激他对我的厚爱与培养,我心里也曾想加入农工党,但我没有申请,因我家曾受到过政治的冲击。解放前后30年一家人低头做人。就是因为长兄曾德骝解放前在厦门参加共产党,回明溪后加入中共地下组织,在我家开会刻印传单,结果长兄被打伤、父亲进班房(被指共产党家庭)、地下党领导彭生乡从永安回明溪途中在大湖被暗杀,二哥地下游击队员逃跑,但地下党同志坚持斗争,多次与明溪县伪县长谈判,结果同意缴枪开城门迎接解放军进城,和平解放明溪县(《三明日报》1999年10月9日第五版有报导,题名“渔潭溪畔的传单”,但不久地下党上峰人员出事,下属通通受牵连,长兄被免去厦门市劳动局副局长职务、二歌进学习班挖煤,先父送永安劳改,一年多后释放,我们弟妹上大学都受阻。直到1980年才彻底平反,长兄恢复党龄30年离休、二哥为地下党游击队员(五老户),先父为地下党联络户(五老户),是年先父已仙逝3年。想到此事心有余悸,然俞教授耐心说明农工党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党派,亲如兄弟,与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又在同批进院的同事的鼓励下,我们一起送上加入农工党的申请书。1981年6月,我们终于获批成为农工党员。
加入农工党后组织上就有归宿感,通过参加活动使我在思想政治上坚定了走共产党的路,在业务上也时常有专题讲座,受益匪浅。有三件事使我至今记忆犹新:一是农工省委有会议时每个人都发一张通知,而且当我第一次到省政协大楼八楼省农工党部开会时,大楼底层竟有农工党省委会领导接见我们,并与我们一一握手致意,一同上去开会,这是我有生第一次有此殊荣;二是我在附属医院看门诊时,有一天来了二位省农工党干部,问我“有没有分配到宿舍”。我说:“有,二人一间”。他们说:“你把房间开给我看一下好吗?”我便带他们去看了我的宿舍和床位。农工党领导关心党员的生活竟如此细微和到位让我从心底里感到组织的温暖和爱护;三是我们在师资班结业后即将开始临床带教时,有一天在教研会上一位教授说,让新进这些人带教大学生是误人子弟。不同意我们上岗带教。后来我们通过农工党与院方反映我们的意见:是否有带教的老师都参加统一考试,合格的带,不合格的不带。后来还是让我们带了。我们没有辜负院领导的信任而认真学习,专心带教,基本上能让学生在临床上重温某病的病因病机、分型、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选方用药、注意事项等。有一位同学在小结上写道:“曾老师诊疑难杂症速度之快,效果之好,让我目瞪口呆”。我说“不能这样写”,她说“这是我的感受就请你签字吧”!该同学名柯兰,,毕业后留学院宣传部工作。
平时我们在工作之余就写些提案,对改进诊病流程,提高医疗质量、方便群众就诊方面建言献策供领导参考。在参政议政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工作,也感到做为一个农工党员的责任重了一点。
三、调回永安工作,开启人生新征程,全靠统战部,农工党永安支部梦想成真。
1982年12月我请求调回永安,目的是将来每个县都要建一所中医医院,能在永安工作,可照顾安排好子女出路、解决最大的后顾之忧。几经周折调入永安卫校。1983年8月调县卫生局医政股为干事,也还兼永安卫校中医课程。1985年任医政股长,(后改为医政科长)兼市卫协会、市医学会、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等三个秘书长(即办事员、招集人)还兼市科协理事、市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福建医药杂志》通讯员、《福建中医药》特约通讯员、公安、人事局、检察院的社会监督员、三明市卫生信息员、政协永安市第六至第九届政协委员、提案组成员。工作多、涉及面广压力大,要协助领导抓市属医院、厂矿医院、乡镇卫生院、行政村卫生所、个体开业医、外来游医、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医疗室等260多个单位的医疗质量、医疗秩序的维护、医学教育、科研(主要是医学会的活动),这是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必须学好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公文书写、语言技巧、沟通方法等新知识新技能。经参加省、三明市相关培训考核合格获得执法等资格证。
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在永安辖区内的八大医院、乡镇卫生院中有几百个高、中级职称卫技人员、大学医学生,这些优秀人才中有相当多的尚未加入共产党的人才是发展农工党员的优秀资源,这在县一级人才中是少有的优势。
当时我调回永安后,农工党组织关系尚留在福州,参加活动很不方便。于是我想,能发展一些农工党员就地开展活动该多好啊!但我在各个适当的场合如开会,业务联系时曾试探过,找一些主任、主治医师探讨参加农工党的事宜,如三明市二院外科的李主任,还有市立医院的、防疫站的,结果没人响应。我琢磨着总是我当时尚为中级职称,没有号召力才会劳而无功,失去信心,再也不敢轻易去动员高级人才参加农工党了。
大约在1983年暑假的一天,省农工党领导、省立医院院长、心胸外科专家李温仁博士打电报给我,叫我立即前往三明市作一次加入农工党的现身说法。我即赶往三明市一招,见到李院长、省立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陈本禄、福建中医学院俞慎初教授,还有二位女士农工党领导以及医生10多人,正在召开农工党座谈会,我在会上讲了4点个人体会:1、参加农工党本身就是思想政治上的进步表现,因为农工党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党派、参政党(过去是这样提法的)。2、宪法有阐明被认可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农工党有史以来就是共产党的亲密战友,参加农工党也是光荣的,而且以后有条件还可以加入共产党。3、农工党的奋斗目标就是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农工党员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参政议政是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而建言献策提供领导决策参考的,是受欢迎和肯定的。4、参加农工党,可从各自的专业得到上级同行专家的帮助,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是大有帮助的。
李院长也很关心永安的农工党事业,他特地来到永安,在市招待所打电话给三明市二院外科李主任说:“小李,欢迎你加入农工党,怎样?”“李院长我考虑一下”,过了几天我又去找李主任,他说:“我已参加民盟了。”
在李院长一行的促动下,许多三明一院高中级卫技人员在农工党福建省委会,三明市统战部领导的指导帮助下,三明市很快成立了农工党支部,1990年12月 18日成立了农工党三明市委会。并在参政议政方多方建方献策,在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积极作用。这时永安的民盟、民建也建立了基层组织,在这些喜讯的鼓舞下,永安的高中级卫技人员,也有了要求加入农工党的意愿,最为突出的是熊星(时任永安市立医院副主任医师,眼科学科带头人),他对我说:“你要发展农工党员,你一个人怎么开展活动呢?”他说得对,没党员怎么活动,没有活动,哪有活力?其实他早在福建医大学习时就常到附属人民医院找我,要求加入农工党,可惜学生是不能参加农工党的而未果。而我回永后也因多次动员高中级人才参加农工党被拒绝而不敢轻意过问,怕影响他人要参加什么党组织的选择权。熊星这次主动找我,给我极大启发,使我重新树立信心和勇气。熊星的热情积极推动,发展农工党员和成立支部肯定有戏了。但问题是当时有规定农工党基层组织以大中城市为主,发展农工党员以高中级职称的知识分子和医药卫生界为主,而且发展新党员以现有人数的3%/年为指标。
经向三明市、省农工党领导汇报后,得到极大支持,同意以全农工党系统人数的指标向永安倾斜,让永安先发展农工新党员。在永安市统战部领导的关怀指导、帮助下,熊星、汤晨逢(时任永安市立医院骨科学科带头人,副主任)首先填报了加入农工党申请书。我们都有想找一位高年资、名望大,人脉广的主任医师来挂帅的共识,并一致认为市立医院内科主任,心内科专家马汉生主任医师最合适。于是熊、汤多次向马表明我们希望他来参加农工党,但开始马主任担心参加社会活动多了会影响工作和业务进步,认为还是无党派人士好一些。不久马主任不慎受伤,住进汤主任的病房,熊、汤两去看望他,谈话间又谈起农工党问题,再次表示期待他的加入,马主任的爱人连主任(时任永安市人大副主任)听说后便毅然表示支持,不久也填报了农工党入党申请书。马主任的加入让我喜出望外,这下有了带头人了,我随即向永安市统战部呈上拟在永安成立农工党支部的初步设想,迫不及待地提议由马主任担任支部主委。市统战部领导指出人还没批下入党就安排主委位子是不合适的,必须按规定程序办事才行。此事足见我当时的幼稚无知。
1993年7月,熊星、汤晨逢、马汉生、纪孔桢(时任市卫生局医政科副科长、主管医师)、曾德驷(时任市卫校校长、主治医师)首批获准加入了农工党。同批上报的罗连娥(女)因考核时有人持有看法,后经再次深入了解落实情况后,遂于1993年9月获准加入农工党,后罗被调任永安市卫校任校长。
1996年6月三明市二院外科副主任路中江和永安市律师林永平(女)相继获准加入农工党。不久儿科主任黄鹂、皮肤科主治医师沈庆东,先后从外地迁入三明市二院和退休协会门诊部,至此在永安的农工党员增至11人,组织关系挂在农工党三明市委会,这11人中素质较高,参政议政热情也高,每次参加三明市农工党年会到会人数和提交的有见地提案数都是较多的,受到称赞。
1996年7月的一天,时任永安市委统战部部长包才通知熊星等人,说是市委书记郑更新要看望各民主党派主要成员。当时市里只有民盟、民建和农工党三个民主党派成员。于是我、马汉生、熊星、汤晨逢等人如期到达现在名流公馆的老市政府集中,包部长在郑书记到达之前告诉我们一个重要信息,说农工党省委会万姗要到永安挂职,要我们迅速成立农工党组织。之后,郑书记集中看望了上述三个民主党派的主要成员,并开展座谈。我代表农工党发言,首先对中共永安市委郑书记、包才部长对农工党的关怀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然后我介绍了农工党的基本情况,以及马汉生、熊星、汤晨逢的工作单位与职务以及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等。不久,省农工党宣传部副部长万姗同志奉命来到永安挂职副市长锻炼,分管林业,由当时永安市副市长朱昌贤帮带。当她得知永安的农工党员已有11人,且素质高、参政议政意识强时,十分高兴,她要求我们克服困难继续努力,力争在今后一个月内完成农工党永安支部的筹备工作,她也积极向有关领导汇报、做工作,熊星等积极想方设法筹集经费。在筹备成立支部时,时任农工党三明市委会主委苏承铭,副主委杨文田、陈伟华,办公室主任徐庭忠,组织部长洪延宗数次到永安,与中共永安市委统战部协调并指导成立支部相关事宜。
在中共永安市统战部、市政协领导的指导帮助下,在农工党福建省委会、三明市市委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梦想成真,1996年8月8日终于迎来了农工党永安支部成立的大喜日子。经民主选举产生了农工党永安支部组织成员:主任委员:马汉生,副主任委员:熊星,组织委员:曾德骧。
马主委、熊副主委身先士卒,干劲倍增,不但在本职专业工作上尽职尽责,还在参政履职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带领支部党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成绩,受到好评,在医卫、教育、农林、环保、行政各界内引起热烈反响,激发了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农工党的热情。至2003年底,永安农工党员增加至50多人。在2003年12月6日农工党建党73周年之际成立了农工党永安总支,分为两个支部开展日常活动。至2016年12月农工党永安党员达到103人,成为一支初具规模的生力军和智囊团,有的农工党员已经成为省、三明市、永安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的走上永安政协副主席、副局长的领导岗位,发挥更大的作用。还有大部分农工党都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或学科带头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四、心系农工党,站好最后一岗,光荣退休。
1999年11月退休后,按退休前工资返聘在卫生局近一年,撰写《永安卫生续志》(1986-2000年)一本;整理从解放后至2000年的卫生局现存档案,重新装订按年份规范统一编号、分类分保存期,在各单本封面写上内容摘要。共有200多本,有的送市档案局保存。
回想在职39年,从医从教24年,从政15年。加入农工党后一直在我心中占着重要位置,也正因为有农工党的教育、帮助使我有了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判断力,才坚定了与中国共产党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信念,才会顺利协助领导完成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建设、初级卫生保健考核验收、医院分级管理达标验收、39起医疗纠纷的技术鉴定、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预案的制定、全市医疗秩序的维护等艰巨复杂的任务,才会获得好评。
在任第六届至第九届市政协委员的10多年中,以农工党党员的身份每年写上1-3条提案,有一些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有的提案被采纳后已实现人民诉求,如公厕应免费开放、桃源洞应架桥连接修竹湾、公交车司机应统一着装、永安南片应设邮电服务点等,均已让民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我与三明农工党一起下到永安七个乡镇卫生院调研,由我执笔的关于“建议将卫生院医务人员工资收归市财政发放”的调查报告,经送省、三明市政府有关部门研究,不久也改变了过去经常拖欠卫生院职工工资的不正常现象。
在农工党领导支持帮助下我做了一些工作却受到很多的表扬与奖励:受到国防部征兵体检15年证书与纪念章、农工党省委会个人先进奖。三明市卫生局、永安市卫生局先进个人奖等。三明市卫生局在我退休后的2000年元月还邀我参加全市医政科长会议表示欢送我光荣退休,赠我电热水壶,领导专门与我合影留念。
我深深体会到在中共永安市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农工党的教育帮扶下我才能讲正气,服务大局,为永安的卫生事业发展增加一点点正能量,才能顺利走完职场生涯最后一公里,给工作划上完整的句号。只有用实际行动与中共在思想政治上同心同德、在奋斗目标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心同行,才能塑造农工党的真实形象。在平常的岗位上做具体工作中,用艰苦奋斗、拼博进取得到的成果,也可以诠释一个农工党员的奉献精神。
令人鼓舞的是,农工党永安总支的所有党员都是从各行各业中挑选出来的优秀知名人士、高中级专业人才。我深信,在改革创新的大好形势下,发挥优势,攻坚克难,服务大局,一定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鉴于水平有限,以上有不妥之处,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本文编号:2155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rudangsixianghuibao/2155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