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课创新思维的培养
本文关键词:论文学课创新思维的培养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课 创新思维 填补“空白” 主题诠释 人物鉴赏
【摘要】:文学课是学生的创新思维最主要的生成阵地,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通过以下三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填补“空白”,以想像的激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题诠释,以多元的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人物鉴赏,以辩证的理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意识。
【作者单位】: 唐山市龙华中学
【关键词】: 文学课 创新思维 填补“空白” 主题诠释 人物鉴赏
【分类号】:I0-4
【正文快照】: 由于不少语文教师对语文工具性的绝对认同,使得语文教学课堂过分地执著于语文知识的传授。因而,很多文质兼美的文学性课文被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肢解而成为考点罗列的考试演练场所。事实上,这种人为的砍斫不仅使这些文学性的课文失去了它们固有的文学美质,而且使学生的创新思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亚利;论编辑的创造思维[J];公安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蓝利萍;试论文学是人学[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3 巩巧梅;论戏剧动作之美[J];甘肃高师学报;1999年03期
4 尹建学;“交往”视域下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及对教学的启示[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徐静茜;阅读中“语用意义”的把握——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二)[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6 赵志f;新教材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熊成钢;文路·学路·教路──论阅读教学中课文、学生与教师三者思路的整合[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8 秦朝晖;;祭文中千年绝调——从文本层次论谈《祭十二郎文》[J];名作欣赏;2006年08期
9 高瑞春,李莉;《红楼梦》的跨文体写作方式[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雷实;;对话与阅读教学[J];人民教育;2006年2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叶永胜;现代中国家族叙事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白军芳;《水浒传》与《红楼梦》的性别诗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海燕;语文教学对文学文本的意义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祝艳;试论文言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倪效思;对话理论视角下的中学语文文本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青;亲近真实的鲁迅[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兰成广;中学语文阅读中的情感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志刚;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及答题状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巍巍;关于中学语文教育中的爱情教育探讨[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8 郭婷婷;高中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闵今淑;中韩高中小说教育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10 殷文杰;论哲学解释学视阈下的语文生命教育[D];河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敬敏;文学教学应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2 吴千之;外语专业的文学课[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0年02期
3 胡宗鳌;论高师英语专业文学课的地位[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4 高宝华;;冶情炼美——音乐教育中文学课的功能[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9年01期
5 张禹九;;学不学文学课——国外英语教学一瞥[J];山东外语教学;1991年02期
6 张合珍;语言手段在外语系文学课中的地位与作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7 田素谦;普及《中国文学》课的意义[J];中国远程教育;1994年01期
8 万国庆,周金声;文学课阅读督导教学法初探[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9 刘月华;艺术专业的文学课应当突出审美教育作用[J];沈阳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10 刘跃进;把根留下─—关于《中国古代诗歌赏析与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庆生;;如亲化雨,如坐春风——贺褚先生七十华诞[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宋晓梦;使用新教材 防止穿新鞋走老路[N];光明日报;2000年
2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李永全 杨政;俄罗斯的语文教学[N];光明日报;2001年
3 郑州二师 侯宏业;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历史演变[N];山西科技报;2001年
4 李国涛;如此美妙的注释[N];河北日报;2002年
5 彦辉;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第一人[N];吉林日报;2002年
6 顾淑霞 编译;俄罗斯高等教育将进行三项重大改革[N];科学时报;2002年
7 陆行良;赛珍珠能否进入中国文学史?[N];文学报;2002年
8 蔡可;“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魏家川(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耻辱大面积降临[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10 蒋风;儿童文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处境尴尬[N];文艺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玉鸽;文学课教学与审美人生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心妍;影视文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特点及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黄嵘;中学英语课堂的文学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程道明;高中语文文学文本读解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夏燕;《珍珠》——一部自然主义的寓言[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程路;中学语文汉语、文学分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桃红;关于中师文学鉴赏课的一些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25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angbiaozhuanli/525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