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治理理论视角下的社区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09 07:17
论文摘要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社区管理都同单位制相结合。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单位制解体,社区管理面临着很多的新问题。伴随着治理理论传入我国,社区管理逐渐被社区治理取代,全国各地展开了一系列社区治理的创新尝试。著名的“盐田模式”、“江汉模式”、“沈阳模式”都是对社区治理的有益尝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增强城乡社区的服务功能,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长春市东风社区的社区治理实践的调查,结合治理理论为我国社区治理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 社区 治理 治理理论
一、长春市社区治理概况
长春市辖10个县(市)、区,4个开发区,61个街道办事处,356个社区。其中,六城区和四个开发区辖50个街道办事处,318个社区。目前,长春市每个社区所辖面积从1平方公里左右至几平方公里不等,社区平均管辖面积1.86平方公里,平均管辖3850户,1.0294万人 。社区主要由“两委”即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党委(或党总支)组成,在社区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居民自治和公共服务工作,承担的工作任务比较繁多。
长春市社区治理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长春市于2014年11月在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评选结果中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殊荣。朝阳区、二道区、绿园区等3个城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南关区桃源街道等4个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社区等15个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长春市以幸福社区建设为载体,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为目标,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以完善居民自治为核心,,不断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民政部曾数次在国家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中提倡推广“长春经验”。
二、长春市东风社区的实践探索
南关区鸿城街道东风社区辖区面积1.6平方公里,共有居民8140户,18568人。在幸福社区创建工作中,该社区按照“三化七有“目标要求,围绕提高社区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不断创优服务环境,创新服务项目,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社区服务品牌,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一)强化基础保障,提升服务品质
一是围绕便民服务,科学设置服务功能。2013年,区委、区政府投入1200万元,为东风社区新建了4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用房,同年10月入驻。为了方便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社区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将辖区14类48项服务规划为便民服务、民生服务、综合服务、培训娱乐等四大服务内容。还结合居民关注的焦点,建立了群众路线教育基地、环保教育基地和消防安全教育基地等三个特色基地。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服务水平。社区为民服务效果如何,关键在于社区工作者队伍,在实际工作中,社区非常注重自身建设,每周进行一次理论业务学习,每月开展一次岗位练兵,并提出了“用心服务、细微服务、上门服务、随时服务、全面服务”的服务理念,社区干部“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工作理念蔚然成风。截止目前,社区35名工作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就达22人,取得社工师资格的有5人。
(二)打造特色项目,创新服务品牌
一是开展“宅急送”便民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通过组建服务队伍、设立服务热线、发放便民服务卡,把居民急需的服务项目送上门,分别开展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服务项目包括社区的日常政务、居家养老、卫生医疗、民生代办等四大类40余小项、仅2013年上半年,就为辖区居民提供“宅急送”服务1200余次。
二是开展“星级”包保活动,为困难居民提供亲情化服务。社区将辖区内139户困难家庭按照困难程度,分为一、二、三星三个服务类别,对一星家庭,一季度走访一次,二星家庭一个月走访一次,三星家庭一周走访一次。
三是开展残疾人康复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贴心化服务。依托2012年建成的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集中开展了康复服务、简易器材和辅助器材“三进入残疾人家庭”活动,为残疾人提供各类康复服务252人次。
(三)完善自治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针对辖区内新建高档、老旧散小区并存、布局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等特点,社区创新了小区自治模式:
一是健全制度,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立了民情恳谈会、居民听证会、居民议事会和民主评议等“三会一议”制度,凡是涉及到居民利益的事项,均通过居民自治方式解决;凡是社区经费的重大支出,都由居民议事会决议。
二是科学分类,创新居民自治模式。一是业主自治的“菜单式”服务管理模式。针对弃管不久的小区,通过征求业主意见、列出服务项目、确定收费标准、收取基本运营费用的方式,由业主对小区进行自我服务与管理。
三是街道准物业主导的“应急式”服务管理模式。主要针对突然弃管的小区,帮助他们解决新老物业交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发性问题。
三、长春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自长春市进行社区治理探索以来,已取得显著成绩在构建新的社区治理框架、发展社区服务、推进社区居民自治,作出了很多尝试,初步形成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居民自治机制。但随着治理环境的不断变化,长春市社区治理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社区治理法制建设进程缓慢,法律法规严重滞后
从长春市社区法制建设的综合状况来看,一方面长春市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的辐射面小,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居民对社区法律制度认识不足,致使其实施苦难。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较高的法律效力和必要的处罚规定,法律执行力度不够。
(二)社区治理模式行政化色彩浓厚,政府与社区互动能力低下
在长春市社区治理实践中,一方面街道办事处内部机构的设置体现出全能的政府模式。相关政府部门将大量工作转移到街道层面,致使街道超负荷工作,只注重运用行政方法完成上级政府部门下派的各种任务。虽然随着长春社区自治的不断深化,社区有了更大的自我生存空间,但是街道行政性角色的存在,客观上决定了其在工作过程中中偏向以行政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街道管理体制还停留在为政府服务这一职能上,社会服务方面和社区自治方面还很薄弱。
(三)社区治理保障体系脆弱,缺乏有效的财政支持
从长春市社区资金使用现状来看,其资金缺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为社区公共服务费用不足。长春市共有356个社区,社区公共服务用房平均面积为500平方米。其公共服务费用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冬季采暖费。长春市平均社区建筑面积为500平方米、以26元/平方米的民用价标准收取,每个社区每年需支付约13000元的采暖费。二是水、电、电话,以及用房的日常养护、修缮费用,每个社区平均费用约为7000元。长春市政府每年为社区拨付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公共服务用房养护,平均每个社区9000元,难以满足社区公共服务支出。另一方面体现为社区工作者待遇低下。目前,长春市社区工作者平均工资仅为500元,个别社区工作者工资低于300元。社区工作者过低的报酬和福利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也使社区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下降。
(四)社区治理参与程度低,社区共同体意识淡薄
社区参与不仅是社区治理的主要动力,也是促进政府民主管理和社区自主管理的重要途径,更有助于社区问题的解决和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在长春市社区治理过程中,社区居民、辖区单位、非政府组织等社区治理主体参与积极性低下、参与质量较差,现已成为严重制约社区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社区居民总体参与程度低。第二,社区参与实际领域和范围有限。第三,社区参与能力受客观条件制约。
四、 完善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长春市东风社区创新实践的介绍,针对长春市社区治理的问题与困境,笔者提出了以下四条完善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社区治理法律体系,推进社区治理规范化
一方面加快社区治理立法进程,使社区治理有法可依。出台一部符合当前工作实际、带有前瞻性的法律成为社区治理实践的迫切需要。现阶段国家应重点修订社区治安维护条例、社区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中较为滞后的内容。
另一方面启动地方性立法,提升法律与社区治理实践契合度。对社区工作进行地方立法,顺应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政策方针,是巩固和发展长春市改革创新成果的需要,应着眼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拓宽立法视野,收集立法素材和内容。二是采取多元起草模式,扩大立法参与范围。
(二)理顺社区治理运行机制,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
从宏观上看,社区治理是社会管理的基础领域和末梢环节,因此在社区治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实现“社会管理社区化,社区管理社会化”。要实现社区治理多元化,一方面要坚持个体独立,权责明晰。另一方面要坚持合作互补,协商治理。
(三)扩展社区治理资源渠道,为社区治理提供财力保障
一是要增加社区办公经费的投入力度。二是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市、区要加大对社区工作者工资投入力度,使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标准规范化,逐步提高社区各项补贴,以激励社区工作者在社区治理工作中的积极性。三是开辟社会渠道,为社区治理提供资金支持。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社会渠道的可拓展性。
(四)增强社区共同体意识,提升社区治理参与性
一是推进居委会直接选举,加强社区民主管理。这是动员更多居民参与社区工作,共同管理社区事务的最有效途径。二是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加强法规与队伍建设。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是衡量一个社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邻里互助、自我服务的重要体现。三是积极发展社区文化,增强社区凝聚力。
五、结语
通过对长春市特别是东风社区治理实践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自长春市自开展社区治理工作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初步形成了社区功能齐全、服务设施配套的社区服务网络系统,充分发挥了社区在加强民主自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行政负担过重、参与意识淡薄、保障体系脆弱等问题。这些进展和问题都对我国社区治理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就目前我国社区治理来看,应从完善立法、增强公民参与度、理顺各主体关系等方面作出努力,相信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社区治理也会更加完善。
本文编号:111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1118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