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大学论文 >

试论传统中国法和西方法推理方式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6-08-04 07:55

  论文摘要 传统中国法和西方法在推理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中国法的说理讲究缘情说理,“法”和“情”、“理”紧密结合在一起,“情理”在价值上具有优先性,,西方法之所以形成严谨的强调形式理性的思维方式,首先离不开其历史悠久的逻辑学传统。逻辑体现着思维方式,决定着思维方式的不同特征,自然也会深深影响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西方法学的发展历史看,逻辑的产生对后世西方分析性的法律思维的形成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从其各个学派均很重视逻辑在法律思维领域的运用。而在这其中,分析法学派对于逻辑在法律中的应用做出了尤为突出的贡献。分析法学通过归纳的方法从特定的法律制度中提炼出基本观点、概念。进行对比论证,在从基本因素中总结出法律理论。在分析法学的影响下,西方法学家十分重视分析法律术语,探究法律命题在逻辑上的关系,将法学变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科学。
  2.法律形式主义和法律职业化的影响。其次,西方法律本身的系统性、抽象性特征对于其法律思维形成也有着基础性作用。法学家和立法者一直注重对于法的概念、范畴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早在罗马法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所有权、债权、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等一直沿用至今的法学术语,近代的法典化运动促进了法律形式主义的发展,无论是法律的分类还是法典编纂,,都致力于对不同的法律关系进行抽象的总结和概括。可以说,如果没有注重形式、系统抽象的法律体系,也就不会有严谨的法律推理的产生。
  同时,西方法的高抽象度的理性主义的特点,也就必然要求法律的施行具有职业性,需要裁判者经过严格的训练,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这对于法律的适用是必不可少的。早在中世纪,西方国家就产生了法官、律师等职业法律人,到了近代,随着法治观念的深入,法律职业共同体进一步形成和壮大,在成熟的法律教育和严格的职业资质制度的影响下,西方的法律职业者能够严格按照法治思维进行说理,法律阶层的职业化又进一步促使了法律逻辑的发展。

  三、结语

  中国传统法和西方法在推理方式上的差异,和各自不同的立法传统、法律思维方式乃至社会文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西方法严格缜密的逻辑思维方式体现了现代法治的发展要求,但另一方面,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法不能全盘否定,中国古代法重视人伦情理、积极追求法律说理的社会效果的做法也同样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编号:83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83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8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