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交往理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6-08-04 07:59
论文摘要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运用日益生活化和个人化,反映到思想实践的启示
马克思交往理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教育内容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视野,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内容回归生活
从学科特点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教学内容涉及国家政策、路线方针、法律道德等方面的理论性很强的知识内容,而受教育者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兴趣是相对较低的,网民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广泛更丰富的内容,并且将德育理论与生活相联系。现实生活中包含有丰富的教育资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关注网络和社会中的热点事件,还要将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网民运用正确的价值观、道德理念和法律规范等理论正确看待、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教育者还要关注受教育者的生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从一定程度上说大部分是在校的学生和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这些人群由于缺少经验和社会历练或其他原因,面对社会事件、网络舆论时很容易产生偏激片面的想法,在一定方面上影响其自身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的培养,这就需要教育者积极引导,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启发、引导受教育,这样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交流,使教育实践更容易开展,以渗透的方式使受教育者主动思考、领悟,形成较高的价值选择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并最终运用到实践中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既要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联系,也要实现网络社会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
(二)创设交往教育模式,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多在学校中开展,通过专业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有关政治思想、道德理念等方面的培养。网络的交互性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采取交往模式才能更具有针对性,更好的发挥其功效。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改进内容的同时,其教育模式也要改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采取以引导为主、将理论知识与情感交流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德育内容和具体目标采取不同的途径。
在网络环境中,理论知识应主要通过新闻信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和校园贴吧的相关板块等途径进行正面宣传教育,吸引教育对象的注意力,影响他们的思想,调节他们的心态。对于社会和网络中引起学生热议的话题,教育者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利用新媒体的交流平台积极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同时借助在社交平台发表评论等方式引导社会舆论,创造良好的网络交往环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需要在与受教育者互动的基础上,引导受教育者自我认知和发展,主动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三)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马克思从人的本质的研究出发,从生产、劳动等关系中提出交往的重要理论,以人的需要和满足为基点,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才能使人更好的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也是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重 “以人为本”。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突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要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受教育者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主动培养自身的逻辑选择能力、价值判断能力等,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另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身份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情境的不同发生着改变。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受教育者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者的发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与人的自由、幸福和生活等方面紧密联系,提高网民的精神满足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典型的意识形态性,基于网络的特性上更多的是属于精神交往类型,因此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网络的开放性给予了人们获取信息、交往范围等方面的自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选择与人们生活有关的、引起网民兴趣的内容,充实网民的情感和精神生活,帮助网民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形成良好的心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在马克思看来,交往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人的发展。而以交往为中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将是人类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整合联系,不仅要提高网民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而且要促进个体思维品质、智力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为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提供途径和环境。
交往是贯穿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人们通过交往建立关系,交往也促进了人们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更是离不开交往。以交往为视角探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避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被动性,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互动,改进教育模式与方法,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本文编号:83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8319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