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大学论文 >

试论公益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04 08:19


  论文摘要 新形势下,随着公益活动的不断开展,公益创业体系也未得到完善的建立。尤其是公益活动的开展定位、公益项目的内容确立以及公益活动经费等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管理保障机制存在不健全的现象。公益活动是一项公益性比较强的活动,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人受到伤害以及财产上的损失,而此类情况出现时,我国的管理保障机制未能得到相应的配套。公益活动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社会活动,必须有完善的管理保障机制做支撑,公益活动才能够长期的持续下去。而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高校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保障机制,在公益活动的激励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以及动力机制上表现的不是足够好,整个的公益活动也缺乏整体的规划与管理,往往是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实际性的内容,社会影响力也比较低。随着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很多人对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存在有一定的误区,他们大都认为既然是公益性的活动,那么就应该不求回报,发扬雷锋精神,为社会提供充足的服务,公益活动的开展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人们的思想认识不足,公益活动的管理保障机制不完善所致。

  四、公益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措施

  (一)倡导公益活动与大学生的成才就业相挂钩
  长期的教育实践表明,只有将公益活动与大学生的成才就业相挂钩,公益活动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上一层台阶。当前,国内外的许多高校都在倡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像尼日利亚就倡导大学生去边缘地区做志愿服务工作,服务一定的期限后,会为大学生颁发国家服务证书,这个证书便成为大学生之后就业的保障。再如泰国,也是提倡当地的大学生去边远地区工作,支教,服务期满后,将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一定程度上讲,公益活动以及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从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通过参与广泛的公益活动,大学生不仅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而且还未他们之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针对此种状况,高校应将公益活动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将公益活动与大学生的成才就业结合起来,在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志愿服务与大学生的实习以及学习成绩综合起来,将公益活动所获得的经验用于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从而促使更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公益活动中。
  (二)加强组织与协调,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公益服务体系
  无组织、无纪律的公益活动将只能是一种分散的,效率低下的行动,收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如若无组织、无纪律的公益活动长期存在下去,那么公益活动的普遍价值与意义将不可能得到实现,公益服务的理念将得不到进一步的传播。进入新时期,国外的一些高校积极与社区联合起来,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引导下,共同行动,建立完善的公益服务体系,,这些体系包括公益服务介绍机构、公益服务资源管理机构以及公益服务评价体系。鉴于国外,大学生公益活动所获得的经验,我国的大学应加强公益服务活动的组织性,构建完善的公益服务体系,为公益活动的开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三)健全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公益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公益活动的开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健全制度保障是推动公益活动长期发展的重要力量。公益性事业具有非盈利的性质,但是也离不开物质保障,缺乏必要的物质经费做支持,很多公益性活动将得不到长远的发展。当前,我国高校公益活动的经费大都来自共青团的资助或是社会各界的赞助,总的看来筹资的渠道比较单一,从很大程度上会限制公益活动的开展,为此高校应积极寻求新的筹资渠道,广泛寻求社会各界与政府的支持,为高校公益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法律制度的保障也是健全制度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内容,由于我国当前公益活动的法律保障处于空白状态,高校在建立制度保障机制时,还应将法律保障列为重点建设的内容,并加以合理的规范。

  五、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公益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起着连接各要素的纽带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公益活动连接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它是完成教育活动,传递教育信息的中介。长期的发展经验表明,公益活动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空间的重要途径,深化社会各界对公益活动的认识与了解,将有助于公益活动广泛的开展。



本文编号:83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83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5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