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初步探讨
本文关键词:关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初步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工程硕士学位 开题报告 论文研究 导师 论文工作 课程学习 培养工程 渣油制氨 生产实际 工程硕士培养
【摘要】:正 全国首次招收工程硕士至今已有3年时间。时间虽短,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发展速度很快,全国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由开始的54个发展到现在的102个。培养工程硕士的工程领域也扩大到34个,工程硕士在校生也达到14,000多人(至1999年)。1998年入学的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关键词】: 工程硕士学位 开题报告 论文研究 导师 论文工作 课程学习 培养工程 渣油制氨 生产实际 工程硕士培养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全国首次招收工程硕士至今已有3年时间。时间虽短,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发展速度很快,全国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由开始的54个发展到现在的roZ个。培养工程硕士的工程领域也扩大到34个,工程硕士在校生也达到14,000多人(至1 999年)。1998年人学的第一批工程硕士生基本完成了课程学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靖;方家银;;培养工程硕士要把握的几个问题[J];继续教育;2011年08期
2 邱天爽;刘蓉;刘惠;唐洪;朱勇;刘海龙;;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7期
3 万红友;孟冬花;;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与质量提高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3期
4 刘伟;闫春;;多方协同,提高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2期
5 ;江西电视台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开办的首届研究生班工程硕士学位授予仪式在京举行[J];现代电视技术;2011年08期
6 张志红;潘紫微;;全日制专业硕士: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7 杜秀英;;玉林区域特色优势与地方高校工程硕士人才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2期
8 李爱平;丁红利;朱福喜;;从实战中培养工程硕士开发大型软件项目的能力[J];计算机教育;2011年14期
9 ;华南理工大学[J];考试与招生;2011年Z1期
10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蓬勃发展中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J];东南学术;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邋尹晓华邋实习生邋张文博;考工程硕士须先考资格[N];四川日报;2003年
2 记者 李欣瑶 通讯员 王立宗;兰州交大新增3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N];甘肃日报;2010年
3 记者 张丽丽;甘肃两所高校新增10个工程硕士领域[N];甘肃经济日报;2010年
4 记者 姬恒飞;银川市计划用3年时间培养150名工程硕士[N];银川晚报;2010年
5 记者 柳文华;河北为巴音学院培养首批工程硕士[N];巴音郭楞日报;2010年
6 记者 刘昊;研招推免生今后向工程硕士倾斜[N];北京日报;2010年
7 王维青;建友机械与山大联办工程硕士学位班开班[N];济南日报;2011年
8 霍建伟;江苏大学再添5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N];江苏教育报;2010年
9 齐晓红;“中国GRE”考试今年推出工程硕士入学要考GCT[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李春梅;玉柴与广西大学联合培养工程硕士[N];经理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智;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凤池;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工程硕士课程设置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邱佳维;基于Boyer理论的专业硕士学位建设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祁保华;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上官剑;中美两国工程硕士教育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鹰;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与教学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夏天娟;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马朝晖;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评估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9 王东红;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周庚渊;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鉴定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09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detihui/609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