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晴圆缺引想象,月亮别称何其多
本文关键词:月亮的别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据新华社上海9月21日电(记者罗争光)“月到中秋分外明。”千百年来,中秋佳节正是赏月之时。民俗文化专家指出,月亮的阴晴圆缺,曾引发人们无限美好的想象,也赢得了数以百计的、诗情洋溢的别称。 “月亮有多少别称难以统计。仅《初学记》里统计,可以作为月亮代名词的词汇就有30多种。”民俗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说,实际上关于月亮的代称可能数以百计。 “我国古代诗文中,对于月亮的美称随处可见。如‘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中将其喻为‘玉兔’,‘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将其称为‘夜光’,等等。这些别称,充分体现了月亮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仲富兰说。 民俗专家认为,关于月亮的各种别称,总体而言可分为两类,一是根据月亮本身的特征来取名,如夜光、玄晖、玉镜、如弓等;二是来源于各种神话传说,如玉兔、桂宫、素娥、玉蟾等。 “其实,中国民俗中一直将月亮与太阳作比照,寓意‘阴’‘阳’相对。因此,月亮‘阴柔、冷’的特征也常常作为它的指称。”仲富兰说,“如张祜有‘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这样的诗句,而苏轼在‘半夜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中则以‘冰轮’指代月亮。” 与各种神话传说有关的月亮别称更为有趣,其中尤其以与玉兔、嫦娥奔月、吴刚伐桂、蟾蜍成精等传说最为相关。专家介绍,传说月亮上有玉兔在长年累月地捣药,因此产生了很多关于“兔”的月亮别称,如玉兔、白兔、银兔、兔月等。嫦娥奔月的故事产生了不少关于“娥”字的月亮别称,如嫦娥、月娥、素娥、婵娟等,其中传颂最广泛的莫过于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吴刚伐桂的故事与嫦娥奔月相关联,而“桂”也衍生出许多月亮别称,如丹桂、月桂、桂宫、桂影等,相关的诗句则有“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等。“传说月亮上有一只蟾蜍成了精,因而很多月亮的别称与‘蟾’有关,如玉蟾、清蟾、寒蟾、蟾兔等。”仲富兰说。 专家指出,月亮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内涵,特别是它象征着“团圆、丰收、和谐”,可以弘扬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家庭幸福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本文关键词:月亮的别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khy/260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