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人类中心主义”的镜头及剪辑选择—纪录片《宋阿姨和她的街猫》创作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9 23:25
本文关键词:去除“人类中心主义”的镜头及剪辑选择—纪录片《宋阿姨和她的街猫》创作分析
【摘要】:大多时候,很多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主要集中于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较少探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虽然在学界存在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这两种观点,但是这二者并不能完全体现纪录片《宋阿姨和她的街猫》所要表达的意图,选择“去除”人类中心主义则比较妥当。选择“去除”是想将人类和动物放在平等的位置来看待,是一种对于平等对话的追求。如果说学界象牙塔式的探讨和说教式的宣传,不能让人更好地去体会到人类行为所带来的或即将带来的悲剧,那么影像则显得更加直观、更加具有说服力。纪录片《宋阿姨和她的街猫》主要以跟拍和访谈两种形式,对流浪猫问题进行细致的描述、对志工宋阿姨的社会地位和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地刻画。通过拍摄与纪录传递一种理念,即平等对话。要想做到平等对话,首先应当是理念上的平等。创作者应该是以一种平等的视角来对待所要纪录的主体。摄像机此时更应当是以一个纪录影像的工具而存在,不应当成为分隔拍摄者和被拍摄者地位的象征。在镜头方面,在拍摄单独动物时,镜头多选取平视的角度,或者尽量低角度,从与猫对视的角度和位置来看猫、看这个世界、看猫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拍摄人物时,虚掉的画面和不太讲究的构图恰巧迎合了主人公的社会身份特征——边缘化、虚无化。在剪辑方面,以“现状——做法——社会反馈——个人感想”的顺序让观者由浅入深地了解流浪猫的状态和志工的状态,从而进一步去反思我们自身以及社会的所作所为。这种夹叙夹议,既不会在视觉上产生疲惫,又不会落到只看个热闹,而失去了批判的力量。只有真正站在拍摄对象的角度,只有真正理解拍摄对象,才能更加真实、更加完整地表达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和反思。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 纪录片 街猫 平等 镜头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5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9
- 1 创作目的9-14
- 1.1 背景介绍9-10
- 1.1.1 台湾地区的街猫处理办法9-10
- 1.1.2 民众对街猫的态度10
- 1.1.3 宋阿姨与街猫的关系10
- 1.2 主旨选择10-14
- 1.2.1 什么是“人类中心主义”10-12
- 1.2.2 去除“人类中心主义”作为本片主旨的原因12-14
- 2 创作风格14-15
- 3 镜头选择15-32
- 3.1 动物镜头15-22
- 3.1.1 平等的角度15-21
- 3.1.2 抓拍和跟拍21-22
- 3.2 动物和人物镜头22-29
- 3.2.1 大全景展现社会环境22-26
- 3.2.2 小细节表现人猫情深26-29
- 3.3 人物镜头29-31
- 3.3.1 盲焦和虚焦30
- 3.3.2 不干扰主人公的原则30-31
- 3.4 镜头内容的重要性31-32
- 4 剪辑手法32-37
- 4.1 剪辑顺序32-33
- 4.2 空镜头的功能33-34
- 4.3 主人公话语的“解说词”作用34-35
- 4.4 音乐处理35-37
- 结束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附录一、作品简介40-41
- 附录二、编导阐述41-42
- 附录三、纪录片《宋阿姨和她的街猫》完成稿本42-65
- 致谢65-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郭唯;;中国动物题材纪录片创作理念分析[J];电视研究;2011年05期
2 张同道;;中国纪录片30年的美学历程[J];电视研究;2009年03期
3 张立民;;“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困境及价值选择[J];北方论丛;2008年06期
4 何苏六;论纪实的空间[J];当代电影;2002年03期
5 李枫;探索电视记录片——论电视纪录片的声音创作[J];现代电视技术;2001年03期
6 吕新雨;人类生存之镜──论纪录片的本体理论与美学风格[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7 钟大年;再论纪实不是真实[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8 何苏六;纪录片的观念[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4年06期
9 钟大年;;谈谈电视纪录片的节奏问题[J];现代传播;1987年02期
,本文编号:1063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06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