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视纪录片主体意识的淡化
本文关键词:谈电视纪录片主体意识的淡化
【摘要】:拍摄电视纪录片,创作者的主体意识要尽量地淡化和回避,主观思想不能太强烈,要有意识地遮隐掩藏。它是电视纪录片的重要创作特征,是创作者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作者单位】: 攀枝花市广播电视台;
【正文快照】: 在电视纪录片中,创作者的主体意识、思想和情感完全渗透在对作品整体的构思中。主体意识的淡化是电视纪录片的重要创作特征,是创作者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纪录片主要是以客观事实征服观众的电视纪实作品。生活是什么样,就用镜头如实地记录生活。客观地再现,再现客观的人和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屹;;全景式观察中国电视纪录片节目[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张宏仁;;在电视纪录片《徐霞客》摄制组关机仪式上的讲话[A];徐霞客研究(第20辑)[C];2010年
3 ;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城》[A];《万里长城》2007年第2期[C];2007年
4 石屹;;中国电视纪录片50年发展[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田柳;;展现奇人风采 抒写科学人生——电视纪录片《徐霞客》观后[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6 张阿利;高字民;;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西部电视纪录片之发展前瞻[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赵红燕;;大型电视纪录片《徐霞客》首播仪式在京举行[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8 段直霞;;在电视纪录片《徐霞客》关机仪式上的致辞[A];徐霞客研究(第20辑)[C];2010年
9 杨旦修;;论当代中国文化形态嬗变下电视纪录片的栏目化生存[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徐冬青;;在电视纪录片《徐霞客》封镜仪式上的讲话[A];徐霞客研究(第20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蒙海波;电视纪录片的风格[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李颖婷 呼伦贝尔市电视台;由电视纪录片制作引发的对人学的思考[N];中华新闻报;2009年
3 宋海品;百集电视纪录片《中国劳模》再获大奖[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孟刚;电视纪录片发力[N];中国消费者报;2011年
5 王中原;揭开电视纪录片的面纱[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汤雪;电视纪录片直击诚信危机[N];光明日报;2013年
7 郑伟;电视纪录片在放逐中成长[N];中国文化报;2002年
8 郑伟;电视纪录片:在放逐中长大[N];华夏时报;2002年
9 毛贵民;江苏电视纪录片渐入佳境[N];中国艺术报;2006年
10 中国民族博物馆 向林锋;电视纪录片《多彩中华》的摄制与思考[N];中国民族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媛媛;中国新时期电视纪录片的美学进展[D];苏州大学;2004年
2 于子淇;电视纪录片趣味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王静;中国电视纪录片叙事语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4 孔庆熹保;中国当代电视纪录片的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与美学型制[D];复旦大学;2012年
5 祁麟;数字立体技术影响下的3D电视纪录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君一;产业化背景下电视纪录片发展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7 李锦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电影化[D];河北大学;2015年
8 李圆;《世界遗产在中国》电视纪录片第十二集、第十九集译实践报告[D];辽宁大学;2015年
9 相雯;电视纪录片《我的抗战》叙事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10 李莎莎;中国电视纪录片观赏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05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305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