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纪录片《镜头背后的故事》作品阐释

发布时间:2018-01-13 06:06

  本文关键词:纪录片《镜头背后的故事》作品阐释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电视记录片 公益广告拍摄 纪录片工作者


【摘要】:纪录片是指描写、记录或者研究实际世界的电影。它的范围很广,既包括完全纪实的电影,也包括了真人秀的节目。世界上最早的影片就是纪录片,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卡普辛大道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正式公映了《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婴儿的午餐》等实验性影片。中国的纪录片是从19世纪末开始兴起的,在国外摄影师拍摄中国抗战纪录片的影响下,中国摄影师朱连奎等人也拍摄了《武汉战争》等表现时事的纪录片。1953年,在北京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摄制新闻片和记录片的专业机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从此,中国的纪录片事业开始发展。而纪录片工作者作为纪录片的拍摄者,却很少被人们注意到,也很少出现在镜头前,一些关于他们的辛苦生活的影片、文章也是少之又少,因此,作者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让大家知道他们的镜头背后的故事。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镜头背后的故事》的纪录片与纪录片工作者的关系、参与拍摄从而引发的感慨和为何选择此题,通过对纪录片和纪录片工作者的介绍,让读者了解纪录片与纪录片工作者,为后文奠定基础;叙述了参与纪录片拍摄时的心得,使读者感受纪录片工作者的辛苦;以及概述了选定此选题的原因,让读者初步了解作者的心理。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纪录片拍摄所参考的文献、主要人物以及拍摄内容。在内容上,用文献提供理论基础;简述人物性格与品质,使观众对主要人物有初步认识与了解;用详实文字记录了拍摄的主要内容,有利于观众与读者更详细的了解影片。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在拍摄《镜头背后的故事》时运用的技术,在拍摄和剪辑时运用先声后画等技术使画面更有艺术感。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在拍摄《镜头背后的故事》之后的困难、感想、反思与期冀。表现了作者面对困难的无所畏惧,以及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注意到了解到这些幕后的工作人员。本文运用大众文化与传播学的相关知识,叙述了作品的创作前期、中期和后期,展现了作者对于纪录片工作者的敬仰,使观众意识到纪录片工作者的存在和他们在影片中所表达的感情,试图让更多的人关注那些镜头背后的故事。
[Abstract]:Documentary is a film that describes, records or studies the real world. It covers a wide range of films, including both full documentary and reality TV programs. The earliest films in the world were documentaries. On December 28th 1895, the Indian hall at the caf 茅 no. 14 Capusian avenue in Paris officially released experimental films such as "the gate of the factory," "train arrival", "lunch of the baby", and other experimental films. The Chinese documentary is from. Started at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photographers, Chinese photographer Zhu Liankui and others also made documentaries showing current events such as the Wuhan War. 1953. The Central News Records Film Studio, China's first professional agency for producing news films and documentaries, was established in Beijing. Chinese documentaries are beginning to develop, and documentaries, as filmmakers, are rarely noticed, and rarely appear in front of cameras, about their hard lives. The article is also very few, therefore, the author hopes to use his own meager strength.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umentary and documentarie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documentary and documentary workers, let readers understand documentary and documentary workers,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ing articles; The author narrates the experience of taking part in documentary shooting to make readers feel the hard work of documentary workers. And summarized the reasons for choosing this topic, so that the reader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author's psychology.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ocumentary film shooting reference literature, main characters and shooting content.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with literature;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 and quality of the characters, so that the audience has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main characters and understanding; The main content of shooting is recorded in detail,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audience and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film in more detail.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technology used in shooting the story behind the lens. In shooting and editing, the use of techniques such as sound behind the picture to make the picture more artistic. 4th mainly introduced in the shooting behind the story behind the lens after the difficulties, feelings. Introspection and expectation show the author's fearlessness in facing difficulties and hope that more people can notice the staff behind the scenes. This paper uses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mass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early, middle and later stages of the creation of the works, the author shows the author's respect for the documentary workers and makes the audience awar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documentary workers and their feelings expressed in the film. Trying to draw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ories behind the scenes.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9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宇鲲;对纪录片本质的再认识──兼议纪录片若干认识误区[J];电视研究;2000年08期

2 李键;从《人与熊》看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变化[J];电视研究;2000年10期

3 孙曾田;纪录片的价值与创作[J];电视研究;2000年12期

4 刘波;纪录片创作方法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1期

5 刘颐静;纪实与艺术表现──纪录片的两翼[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3期

6 王国平;人物纪录片表现什么[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6期

7 刘通国;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感悟[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8期

8 王庆文;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S1期

9 张红军,朱梅;“真”的美化与“美”的真化——从美学角度看纪录片创作的“合法手段”[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10 王慰慈,方方;台湾纪录片创作访谈录[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小玉;;纪录片“真实”性的再解读[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赵剑;;试论纪录片的关系真实[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谭俐莎;;底层纪录与时代见证(摘要)——中国独立纪录片掠影[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邢虹文;;纪录片编导人才素质与培养方式的创新(摘要)——以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为视角[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孙红云;;中国第一人称纪录片的发展及其特征[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石屹;;白玉兰国际纪录片评奖活动的发展格局与趋势[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郭讲用;;从《体育人间》看中国电视体育纪录片[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吴国庆;;借鉴国际纪录片风尚 打造传播精品[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何苏六;;加快纪录片改革发展,凝练和提升文化气质[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何白;;基于“钻石体系”的我国纪录片产业竞争力研究[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海贝;纪录片:如何完成“纪录”的使命[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黄海贝;纪录片:如何完成纪录使命[N];今日信息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李舫;人文纪录片:寻找失落的文化精神[N];人民日报;2006年

4 曾林;思维的品格:关于纪录片的思考[N];中华新闻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王臻青;纪录片为啥没有院线观众?[N];辽宁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英子;青海是纪录片创作的高地[N];青海日报;2010年

7 深圳商报记者 刘瑜;纪录片,赔本赚吆喝?[N];深圳商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陈原;电影纪录片,期待喝彩[N];人民日报;2011年

9 喻德术;国产纪录片现状艰难出路何方?[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实习生 毛君 本报记者 张树伟;推动纪录片人才自觉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陆敏;纪录片艺术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赵曦;纪录片边界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3 余权;宣传性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黄瑛;“狂喜的真实”:沃纳·赫尔佐格的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罗锋;“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7 李灵革;纪录片下的中国[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杰;中国独立纪录片生存与发展初探[D];中南大学;2008年

2 罗娟;海外华人题材纪录片的文化价值[D];暨南大学;2008年

3 石琳;纪录片市场营销为王[D];复旦大学;2008年

4 师欢欢;我国大陆独立纪录片传播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张苗苗;试论纪录片中商业利益和人文价值的统一对立[D];厦门大学;2009年

6 安丽平;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王增伟;新纪实主义纪录片[D];重庆大学;2009年

8 周菲菲;新虚构纪录片的美学特质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王润田;论大型历史考古纪录片《巴人之谜》与《远祖之谜》对“渝派纪录片”的建构作用[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唐莉;作为“民间记忆”的中国独立纪录片分析[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17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417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1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